风吹动旗幡,惠能禅师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他在说糊话吗(22)


释义:五祖已知神秀没有认识到佛法精髓 , 不识本性 。天明,五祖请卢供奉来,到南廊壁间绘画 , 忽见偈文,抱歉的说:“供奉不用再画了,劳你远来 。经云:“凡所有相 , 皆是虚妄 。”但留此偈,让人们诵持,照此偈认真去做 。以免堕落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五祖让门徒炷香礼敬,并告大家可诵此偈 , 即可见性 。大家诵偈,均认为此偈作的好 。五祖三更唤神秀入堂,问:“偈是你作否?”秀答:“是我作偈,我不是为了贪求祖师位置,只是望大师慈悲 , 看弟子有无慧根?”
原文: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 , 未入门内 。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 。无上菩提 , 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 , 念念自见 。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 。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汝且去一两日思惟 , 更作一偈,将来吾看 。汝偈若入得门,付汝衣法 。
神秀作礼而出 。又经数日 , 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 , 犹如梦中,行坐不乐 。
注释:(1)无上菩提,至高无上觉悟 , 同成佛、明心见性 。
释义:五祖说:“你作此偈,未见到本性,只认识了佛法表象 , 未认识到本质 。如此见解,想成佛,是不行的 。见性之人 , 须得开口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佛性不生不灭 。任何时间 , 念念见性,不会执着,一真则一切真 , 万境皆自然 。自然而真实之心,既是佛性真实 。若如是见解,即是认识到了无上菩提自性也 。你去再想一两天 , 重作一偈,拿来我看 。你偈若能表达深刻,既付你衣法 。”神秀作礼而去 。又经数日 , 还是作不出新偈,心中恍惚,神思不定,犹如梦中 , 行坐不安 。
原文:复两日,有一童于碓坊过,唱诵其偈 。惠能一闻 , 便知此偈未见本性 。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 。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书童答:“尔这獦獦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 , 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 。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 。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 , 书无相偈 。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惠能曰:“我亦要诵此偈 , 结来生缘 。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 。”
释义:过了两日 , 有一书童路过碓坊,诵神秀偈文 。惠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 。虽然没有得到大师教授,但却识得此偈大意 。便问书童:“此偈是何人所作?”书童答:“你这獦獦不知 , 大师说,世人生死问题是大事,若要得到我的衣法 , 你们作偈让我看 。若悟佛法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代祖师 。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五祖让我们诵读这个偈文,照此偈修 , 免堕恶道;照此偈修,有很大利益 。”惠能曰:“我亦要诵此偈,结来世缘份 。上人!我此踏碓,八个多月,还未到过讲堂 , 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