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诸葛公》译文与赏析


《容斋随笔·诸葛公》译文与赏析

文章插图
诸葛公
诸葛公
原文
诸葛孔明千载人[1],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盖其操心制行[2],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 , 使无徐庶之一言 , 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 。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3],终身不易 。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4]服之,敌人畏之 。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临终 , 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 。”后主虽庸懦无立,而举国听之而不疑 。下有以见信于人,故废廖立而立垂泣,废李严而严致死 。后主左右奸辟侧佞[5],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魏尽据中州,乘操、丕积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 。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奇才 。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 , 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魏延每随公出 , 辄欲请兵万人 , 与公异道会于潼关[6] , 公制而不许;又欲请兵五千 , 循秦岭[7]而东,直取长安,以为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 。史臣谓公以为危计不用,是不然 。公真所谓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方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建旗鸣鼓 , 直指魏都,固将飞书告之,择日合战,岂复翳行窃步[8],事一旦之谲[9]以规咸阳哉!司马懿年长于公四岁,懿存而公死,才五十四耳 。天不祚汉,非人力也 。“霸气西南歇,雄图历数屯 。”杜诗尽之矣 。
注释
[1]千载人:千年的伟人 。[2]操心制行:思想和行为 。[3]蓍(shī)龟:蓍草、龟壳 , 两者都是用来占卜的,此处代指占卜算卦 。[4]夷夏:指少数民族和中原人 。[5]佞:善辩,巧言谄媚 。[6]潼关:在今陕西潼关东南 。[7]秦岭:自甘肃天水至河南三门峡一段山脉 。[8]翳行窃步:暗中出兵偷袭 。[9]谲(jué):欺诈的意思 。
译文
诸葛亮是千百年以来的伟人,他行军用兵之道,都是以仁义之道为原则 , 自三代以来,从未有过像诸葛亮这样的人 。他的思想和行为 , 出于对国家的忠诚,他出生在乱世时期,以种田为生,倘若没有徐庶的举荐 , 刘备的三顾茅庐,则诸葛亮必是苟且保全性命,不求扬名显达了 。诸葛亮第一次遇见刘备时,就讨论不能够和曹操较量高低 , 可以支援孙权,但却不能对其图谋,只有荆州、益州可以夺取 。这些话就像占卜算卦一样的准确,果然在他的一生中这样的形势都没有发生改变 。在二十多年中,刘备信任他,士大夫仰慕他 , 少数民族和中原人都佩服他,敌人畏惧他 。对上,他完全取得了君主的信任,所以刘备在临终时,对诸葛亮说:“如果我的儿子没有治国才能 , 你可以取代他自己做皇帝” 。后主刘禅虽平庸懦弱,没有立国的才能,但他也敢将国家交给诸葛亮而从不对他产生怀疑 。对下,他的诚信与才德威望被所有人信服,所以廖立与李严虽然都被诸葛亮弹劾免职,但听到诸葛亮病逝,廖立痛苦大哭,李严因过度伤心而亡 。后主刘禅左右的奸佞之臣巧言善辩,遍及朝野,但却没有人怀有暗害诸葛亮之心 。当魏国完全占领中州地区之后,还挟有曹操、曹丕父子生前的积威,军中勇猛的将士如林 , 却不敢向西发一支箭到蜀国,而诸葛亮却六次率领大军讨伐魏国,致使魏国上下畏惧蜀国如同畏惧老虎一般 。司马懿仔细地巡查诸葛亮的营寨后,感叹他为天下奇才 。钟会征讨蜀国时,曾派人到汉川祭祀诸葛亮庙,并禁止士兵在诸葛亮墓的周围砍柴,这仅仅凭借诸葛亮的高超才能与足智多谋所获得的吗?蜀国大将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征,总是请求领兵一万 , 从暗道走与诸葛亮在潼关会师,诸葛亮一直没有答应;魏延又请求诸葛亮给他五千精兵,他想要沿秦岭向东走 , 直取长安 。并认为这样可以平定咸阳以西的地方 。史臣认为诸葛亮觉得魏延的计策太过于危险,所以不予采纳,其实并不是这样 。诸葛公是认为正义之师是不可以用诈谋奇计的 , 于是他便率领几十万大军,占据要道来讨伐敌军 , 他举起大旗,高鸣战鼓,直指魏国的都城 , 他本来打算派人给魏军送战书,择日交战,怎么能够暗中出兵偷袭,以欺诈之计占据咸阳呢?司马懿比诸葛亮大四岁,但司马懿活着而诸葛亮却死了 , 年仅五十四岁 。上天不保佑庇护汉室,这不是人力所能挽回的 。“霸气西南歇 , 雄图历数屯 。”杜甫这两句诗已经把这件事说得淋漓尽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