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诸葛公》译文与赏析( 十 )


评析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 , 在我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司马光是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编写《资治通鉴》的,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 , 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其中隋唐五代占全书40%,史料价值最高 。他多次着墨在其中的贤明政治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 。
《资治通鉴》具有强烈的正统立场,在分裂时代 , 如三国,魏有《纪》而吴蜀无《纪》;南北朝时期,南朝有《纪》,北朝无《纪》;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 。又如记载魏明帝太和五年:“(诸葛)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 。”对此朱熹曾表达他的不满:“三国当以蜀汉为正,而温公乃云,某年某月‘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 , 何以示训?”《资治通鉴》虽被誉为“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大,体大思精 , 史料充实,考证稽详,叙事详明,繁简得宜”,但本身也有不少错误 。明代严衍熟读《资治通鉴》,着有《资治通鉴补》 , 列举通鉴有“漏、复、紊、杂、误、执、诬”七病 。朱熹则直接批评:“温公修书,凡与己意不合者,即节去之 , 不知他人之意不如此 。《通鉴》之类多矣 。”洪迈在文中提到的年号划分上的失误以及对君主游幸过分的记述,也是《资治通鉴》的两个毛?。冶绕渌颂岬降奈侍庖〉枚?。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资治通鉴》并非司马光全力写成,作为主编 , 他还要分心于其他工作 。而这部史书的编写有给皇帝当教材的目的,在史论上就不太容易持平 。可见,研究学问,如果不全身心投入,不抛弃功利的目的 , 就容易出现错误,遭受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