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诸葛公》译文与赏析( 八 )


评析
本文是作者为教育幼子而编写的儒学典籍发展流变的历史,对学习国学的入门者有一定的帮助 。经学原本是泛指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 , 但在汉代独尊儒术后为特指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 。经学是我国古代学术的主体 , 仅《四库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着作1773部,两万多卷 。经学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西汉时将《诗》《书》《礼》《易》《春秋》定为五经,唐代将《礼》拆为《仪礼》《周礼》与《礼记》,《春秋》拆做《左传》《公羊传》与《谷梁传》,到北宋时陆续添加《尔雅》《论语》《孝经》和《孟子》,合做十三经 。儒家经典最为着名的编订方式是朱熹所定,将五经加上《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就是“四书五经” 。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原文
司马公[1]修《资治通鉴》[2],辟范梦得为官属,尝以手帖论缵[3]述之要,大抵欲如《左传》叙事之体 。又云:“凡年号皆以后来者为定 。如武德元年,则从正月,便为唐高祖,更不称隋义宁二年,梁开平元年正月,便不称唐天祐四年 。”故此书用以为法 。然究其所穷、颇有窒而不通之处 。公意正以《春秋》定公为例,于未即位,即书正月为其元年 。然昭公以去年十二月薨,则次年之事,不得复系于昭 。故定虽未立,自当追书 。兼经文至简,不过一二十字 , 一览可以了解 。若《通鉴》则不侔[4],隋炀帝大业十三年,便以为恭皇帝上,直至下卷之末,恭帝立,始改义宁 , 后一卷,则为唐高祖 。盖凡涉历三卷,而炀帝固存,方书其在江都时事 。明皇后卷之首,标为肃宗至德元载,至一卷之半,方书太子即位 。代宗下卷云:“上方励精求治 , 不次用人 。”乃是德宗也 。庄宗同光四年,便系于天成,以为明宗,而卷内书命李嗣源讨邺 , 至次卷首,庄宗方殂 。潞王清泰三年,便标为晋高祖,而卷内书石敬瑭反,至卷末始为晋天福 。凡此之类,殊费分说[5] 。此外,如晋、宋诸胡僭[6]国 , 所封建王公,及除拜卿相,纤悉必书[7],有至二百字者 。又如西秦丞相南川宣公出连乞都卒,魏都坐大官章安侯封懿、天部大人白马文正公崔宏、宜都文成王穆观、镇远将军平舒侯燕凤、平昌宣王和其奴卒,皆无关于社稷治乱 。而周勃薨,乃不书 。及书汉章帝行幸[8]长安,进幸槐里、岐山,又幸长平 , 御池阳宫,东至高陵,十二月丁亥还宫;又乙未幸东阿,北登太行山,至天井关,夏四月乙卯还宫 。又书魏主七月戊子如[9]鱼池,登青冈原,甲午还宫;八月己亥如弥泽,甲寅登牛头山,甲子还宫 。如此行役,无岁无之[10],皆可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