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火星( 六 )


火星表面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位于赤道地区的巨大的峡谷 。最大的一个是位于赤道以南的水手谷,它实际上是一系列峡谷,在赤道地区延伸 4000多公里 , 比周围地面低6公里 。峡谷壁通常十分陡峭,有明显的边界,并显示出陷落和山崩活动的迹象 。一些错综复杂的较小的峡谷可能是地下冰融解和蒸发期间形成的,也可能是由风或水的侵蚀造成 。较大峡谷的成因至今还不知道 。
现在的火星是一个荒凉的世界 , 表面不存在液态水,但在火星表面有一些宽阔而弯曲的河床 。这些河床与轰动一时的“运河”完全是两回事 。这些干涸的河床,最长的约1,500公里,宽达60公里或更多 。主要的大河床分布在赤道地区 。卫星显示 , 大河床和它的支流系统结合,形成脉络分明的水道系统 。同时具有呈泪滴状的岛、沙洲和辫形花纹 。支流几乎全都朝着下坡方向流去 。这些河床同地球和月球上的熔岩河床不同 , 肯定是由比熔岩流更少粘滞性的液体造成的 。这种液体估计就是水 。今天的火星表面温度很低 , 大部分水作为地下冰保存下来,还有一部分被禁锢在永久的极冠之中 。极稀薄的大气,使得冰在温度足够高时只能直接升华为水汽 。自由流动的水看来是无法存在的 。有人认为,在火星历史的早期 , 频繁的火山活动排出大量氨和甲烷等火山气体,这种浓厚的原始大气会产生很强的温室效应,从而使火星表面温暖起来,造成有水在河里流动的条件 。后来火山活动减少,火山气体逐渐分解,其中的轻元素原子逃逸到星际空间,重元素原子同其他成分结合,火星大气变得稀薄、干燥、寒冷,火星表面就成为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也有人认为,在火星历史的早期,自转轴的倾斜度比现在更大,因而两极的极冠融化 , 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大量的水蒸发并凝成雨滴在赤道地区落下,形成河流 。至于有些大的河床,估计是火山活动和地热融化了地下冰,出现大量的水冲刷火星表面而形成的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明显为水冲刷的沟壑似乎也证明火星至少以前有过水 。
火 星 的 气 候
火星表面的平均温度比地球低30摄氏度以上 。火星稀薄而干燥的大气使它表面的昼夜温差常常超过100摄氏度,远大于地球上昼夜温差的幅度 。火星的赤道附近,最高温度可达20摄氏度左右(约在午后一小时) 。到了夜间,由于火星大气保暖作用很差 , 表面温度很快下降 , 最低温度(在黎明前)在零下80摄氏度以下 。火星两极地区温度更低,在漫长的极夜最低温度能降到零下139摄氏度 。
在一些大的盾形火山附近,常常能观测到延伸几百公里的云 。估计这是由于火星大气中的气流遇到高耸的环形山地形时被搅乱、上升,在膨胀时变冷所形成的凝固云 。这种云都出现在大气中水蒸气增多的夏季 。尘暴是火星大气中独有的现象,其形状就像一种**的“云” 。它是由火星低层大气中卷着尘粒的风构成的 。大的尘暴在地面上用较大的望远镜就能观测到 。局部的尘暴在火星上经常出现 。因为火星大气密度不到地球的1%,风速必须大于每秒40~50米才能使表面上的尘粒移动,但一经吹动之后,即使风速较小,也能将尘粒带到高空 。典型的尘暴中绝大部分尘粒估计直径约为10微米 。最小的尘粒会被风带到50公里高空 。大的尘暴多半发生在南半球的春末 , 当火星靠近近日点的时候 。尘暴的发源地处在太阳直射的纬度线上,经常发生在海纳斯盆地以西几百公里的诺阿奇斯地区 。中心尘云在最初几天慢慢扩展,然后很快蔓延开来,几星期内就完全覆盖南半球 。特别大的尘暴还能扩展到北半球 , 进而掩盖整个行星 。尘暴的起因看来与太阳的加热作用有关 。火星过近日点时,太阳的加热作用大,引起大气温度的不稳定,从而产生最初扬起灰尘的扰动 。然而,一旦尘粒到了空中,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能,这种充满尘粒的空气就会比周围大气更热,因而急速上升 。别处的空气又扑去填补它原来的位置,造成更强的地面风,形成更大的尘暴 。尘暴范围和强度越来越大 。当尘暴最终分布到整个火星范围时,火星上温差减?。?风逐渐平息,尘粒就慢慢地从大气里沉降下来 。沉降过程至少要几个星期,尘暴激烈时可持续几个月之久 。几乎每个火星年都要发生一次这种大规模的尘暴 。火星上还常有一种沙尘卷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