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凉州词翻译(18)


古有瓠巴弹瑟,水中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拉车的马会停食仰头而听 。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 。宝玉埋在深山,草木就会很润泽,珍珠掉进深渊,崖岸就不会干枯 。行善可以积累,哪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 。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 , 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 。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 。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 , 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 。《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 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 。一举一动 , 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 。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 。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罗嗦;浮躁罗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
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近现实;《春秋》隐微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 。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
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 。若上不崇师,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尽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 。要穷究圣人的智慧,寻求仁义的根本,从礼法入手才是能够融会贯通的捷径 。就像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领子 , 向下一顿,毛就完全顺了 。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书》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锥子到饭壶里取东西吃一样,是办不到的 。所以,尊崇礼仪 , 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 , 不失为有道德有修养之士;不尚礼仪 , 即使明察善辩,也不过是身心散漫无真实修养的浅陋儒生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