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全诗赏析( 二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二、翻译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 , 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
三、词句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
(3)君:指作者自己 。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
(5)悠然:自得的样子 。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
(8)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
(9)相与还:结伴而归 。
四、出处
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
二、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 , 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
三、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朝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 , 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
《荣木》序曰:“总角闻道”,《饮酒》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少无适俗韵 , 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
又爱琴书:“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 , 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与子俨等疏》) 。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
全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建造屋子 , 但却没有听到世俗交往的纷扰 。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思想远离尘世,心所在的地方也就变得安静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抬头无意之中看见了南山 。傍晚山气朦胧,夕阳西落,鸟儿相伴飞回山林 。这里边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么表达 。:1、人物介绍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 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 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