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最好的模样,莫过于有净气、有和气、有正气( 二 )


就在她出门不久,风雨大作,电闪雷鸣,雨水穿过窗户淋进了家里 。
很快地,家里很多家具就被雨水泡了,最要命的是丈夫放在窗户下面的电脑也被淋得湿透 。
两人回到家,看到客厅狼藉一片,顿时傻眼了 。
但丈夫没有责怪丁当,反而低声安慰:“没关系,刚好我的电脑也旧了,重新换一台好了 。”
换做常人,一定会责备对方,但丈夫简单的一句话,就让一场家庭大战消弭于无形 。
遇到小事不计较,家里的矛盾就会少一大半 。
遇到难事不指责,一起承担结果,这样的家庭再穷再难都会发家 。
《围炉夜话》有言:“不幸家庭衅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 。”
幸福的家庭,一定是包容多于苛责,理解大于指责,拥抱胜于责骂 。
不幸的家庭,家人之间总是充满指责、埋怨和争吵:
妻子抱怨丈夫不顾家,每天就知道应酬工作,家里的大小事情都不过问;
丈夫指责妻子不体谅自己,在外面工作已经很辛苦了,回到家还要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跟自己找茬;
父母声色俱厉训斥孩子,学习上一点都不上心,让人有操不完的心…
吴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说得好:
“但凡一家人,过日子,总得要和和气气 。”
和和美美,房间飘荡着爽朗的笑声,才是一个家最美妙的风景 。
一个家庭最好的模样,莫过于有净气、有和气、有正气
文章图片

03
有正气
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中提到: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
家风不正,祸患不远;家风正,则后世兴 。
晚清名臣曾国藩,非常注重子女教育与家风培养 。
他对后人的第一个要求是“俭” 。
曾国藩虽然位高权重,但他极看不惯京城世家子弟挥霍无度的风气 。
他不让子女搬到京城,只让他们住在乡下 。
妻子女儿跟他同住江宁两江总督府时,他规定她们白天下厨做饭菜,夜晚纺纱织麻到深夜,天天如此 。
曾国藩的日常饮食,总以一荤为主,来了客人才会增加一道荤菜 。
穿戴方面,曾国藩更是简朴,一件青缎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
他对后人的另一个要求是“勤” 。
他要求儿子曾纪泽: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
家务事不分男女,儿子扫地、种菜,女儿要做饭、织布,不能随意使唤仆人 。
曾国藩要求后代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