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井解释技术在Taq Taq油田的应用( 二 )


1 油藏概况
Taq Taq油田位于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的扎格罗斯盆地,为北西-南东向背斜构造 , 裂缝发育 , 主要含油层系为中生界白垩系的3套地层Shiranish、Kometan和Qamchuqa,3套储层纵向油藏埋深跨度为1000~1800m , 3套储层厚度达500m 。原油油品很好,属于轻质原油,重度为48°API 。试采动态表明,Taq Taq油田白垩系储层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均具有良好的连通性 , 具有统一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 。
Taq Taq油田为裂缝性碳酸盐岩底水油藏,其裂缝可分为两类:一是大规模裂缝,即裂缝通道;二是小规模裂缝,即裂缝网络 。裂缝通道的渗透率为几个达西,在垂向上穿过3套储层 。裂缝网络的渗透率为几百毫达西,只存在于一套储层中 。裂缝通道往往与主要的断层平行,裂缝网络则互相垂直 , 见图1 。
图1 Taq Taq油田小规模裂缝(左)和大规模裂缝(右)的露头
Taq Taq油田地质储量规模较大,2P原始地质储量为651 MMbbl,属于大型油田规模 。该油田目前共有10口生产井,1口报废井 。从2005年开始对该油田进行评价和早期开发活动 , 首先采集了覆盖Taq Taq油田153km2的3D地震资料,然后开始钻井,并于2006年末完钻了TT-04井 。在2006~2008年的评价阶段 , TT-04井、TT-05井、TT-06井、TT-07井、TT-08井和TT-09井在白垩系3套储层相继进行了测试 , 其中部分井层进行了酸化措施 。
2 试井资料处理与分析
21 双层油藏模型的理解与定义
Taq Taq油田白垩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基质普遍致密,裂缝既是储集空间又是渗流通道,因此该油田双层油藏模型的双重介质是指裂缝网络和裂缝通道;所谓窜流 , 理解为流体由裂缝网络向裂缝通道的流动[2] 。
【试井解释技术在Taq Taq油田的应用】22 试井曲线典型特征
221 双层油藏特征
由双层油藏模型双对数特征曲线(图2)可以看出: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由于裂缝系统中压力降低 , 基岩系统开始向其持续供液,或称为介质间的流动,在介质间拟稳定流动阶段的前期,压力导数曲线下降,在后期又上升 , 形成一个 “凹子”(图2中c-d);最后实现整个系统(基岩系统和裂缝系统)的流动 。TT-04井是Taq Taq油田的第一口评价井,位于构造高部位,2006年5月14日开钻,8月26日完钻,钻进过程中Kometan层泥浆漏失严重 。006年11月9日至11日对Kometan层(1856~19457m MD)进行了压力恢复测试 。如图3所示,导数曲线呈现 “凹子” , 是双层模型的典型特征,表示流体在介质间有窜流 。
图2 双层油藏模型双对数特征曲线
图3 TT-04井Kometan层压力恢复双对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