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井解释技术在Taq Taq油田的应用( 五 )


1)对于油藏模型 , 数值试井采用 “井储+表皮+双孔拟稳定+2条不封闭断层”,比解析试井采用的“井储+表皮+双层模型+1条封闭断层” 更符合实际 。
2)解析试井解释的渗透率为2330×10-3μm2,数值试井解释结果为1660×10-3μm2,二者差异也是由于断层不封闭的缘故 。
3)已知TT-04井与TT-05井相距1640ft,而解析试井中井距离断层1740ft,显然与实际不符 。数值试井中井与两条断层的距离分别为936ft和1955ft , 与构造图完全吻合 。
通过对TT-04井Kometan层和Qamchuqa层进行解析试井与数值试井方法的对比分析,充分说明由于地层条件复杂多样,而且试井时间比较短,试井解释常常具有多解性,实际曲线和理论曲线拟合完好并不表示试井解释结果准确[8] , 试井时要综合考虑测试井资料和储层特性做出判断 。
4 结 论
1)Taq Taq油田白垩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基质普遍致密,裂缝既是储集空间又是渗流通道 , 因此该油田的双层油藏模型是指裂缝网络和裂缝通道;所谓窜流,理解为流体由裂缝网络向裂缝通道的流动 。
2)总结了压力恢复测试时双对数曲线经常出现的特征 , 即双层油藏特征、球形流动特征和线性流动特征 。
3)试井解释存在多解性,如果不结合静态地质资料和井的实际情况,只凭试井曲线的形态进行模型诊断和解释 , 有时候即使能完全拟合,其解释结果也可能与井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或自相矛盾 。数值试井和解析试井两种方法可以互相对比验证,以便求取更可靠的解释结果 。
参考文献
[1]程时清,唐恩高,李相方试井分析进展及发展趋势评述[J]油气井测试,2003,12(1):66 ~68
[2]庄惠农气藏动态描述和试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3]廖新维,沈平平现代试井分析[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4]刘立明,陈钦雷试井理论发展的新方向——数值试井[J]油气井测试 , 2001,10(1):78~82
[5]申茂和数值试井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8,30(6):293~294
[6]韩永新 , 庄惠农,孙贺东数值试井技术在气藏动态描述中的应用[J]油气井测试,2006,15(2):9~11
[7]刘能强实用现代试井解释方法(第五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8]李仕祝,张厚冬,刘秀萍大72井试井资料的解释[J]油气井测试,1997,6(4):26~29
[9]杨春顶,王葳 , 刘能强在实践中加深和丰富对现代试井解释方法的认识[J]油气井测试,2007,16(4):29~31
在试井施工中,储存式和直读式是两种常见的数据记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