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月,江,花的诗词有那些?( 三 )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
迷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
倒过来读为“妻忆夫”: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
这首写情的回文诗把孤灯之下夫忆妻和妻忆夫的深厚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至今读来仍让人鼻酸 。
律诗较难的是中间的两联需要对仗,而这首夫妻互忆回文诗无论顺读还是倒读,中间两联的对仗都非常工稳 。
写景的回文诗,以清代女诗人吴绛雪的《四季回文诗》为代表作,这首诗妙在把十个字用辘轳体和回文体结合起来,每首上两句用辘轳体,下两句用回文 。
《春》: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
读为: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
《夏》: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
读为: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
《秋》: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
读为: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
《冬》: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
读为: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
广东茂名市有一座观山寺,石壁上刻有一首回文诗,不论是顺读倒读都是一首渔舟唱晚七律诗,浑成自然,无限妙趣 。
诗曰: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壁回 。
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
鸥飞满浦渔舟冷,鹤伴闲亭仙客来 。
游径踏花堙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
《晚望》郑珍,赏析 鸟儿隐没于碧空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来 。
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
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闲适这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 。
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 。
(4分 。
如同意前一种意见,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适当给分 。

《子夜吴歌秋歌》《山居秋瞑》《寻陆鸿渐不遇》的诗词 《寻陆鸿渐不遇》僧皎然(唐)移有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
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
陆羽的新居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 。
开始两句,颇有陶渊明“结庐在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 。
《山居秋暝》王维(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至于《子夜吴歌秋歌》不知道是不是您记错了,应该并没有《子夜吴歌秋歌》我查资料只找到了《子夜歌四首》、《子夜吴声四时歌》《吴子夜四时歌》《吴声子夜歌》这些,还请详细一点 。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是谁的诗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出自李白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
原诗如下: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
译文: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 。
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 。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赏析: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代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
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 。
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 。
诗人凭高俯瞰,“江城”犹如在图画中一样 。
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