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菜的古诗句

朝中措朱敦儒
先生馋病老难医 。
赤米厌晨炊 。
自种畦中白菜 , 腌成瓮里黄齑 。
肥葱细点 , 香油慢煼 , 汤饼如丝 。
早晚一杯无害 , 神仙九转休痴 。
此物曾识有玉磨 , 畦间总看赛雕琢 。
横八竖九七十二 , 尔仅一棵价几何!
菜农自古好粗腰 , 足水精粮养碧娇 。
玉立婷婷威且壮 , 便便大腹系丝绦 。将白菜称为“百菜之王”的是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 。齐老有一幅写意的大白菜图 , 画面上点缀着鲜红的辣椒 , 并题句说:“牡丹为花中之王 , 荔枝为百果之先 , 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 , 何也 。”
关于赞美白菜的诗词歌赋齐白石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 , 笔墨雄浑滋润 , 色彩浓艳明快 , 造型简练生动 , 意境淳厚朴实 。
所作鱼虾虫蟹 , 天趣横生 。
齐白石书工篆隶 , 取法于秦汉碑版 , 行书饶古拙之趣 , 篆刻自成一家 , 善写诗文 。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
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
风格浓厚的乡土气息 , 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 , 富有余味的诗意 , 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 , 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 , 墨与色的强烈对比 , 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 , 工与写的极端合成 , 平正见奇的构成 , 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 , 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 。
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 , 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现 , 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 , 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 , 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
主张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 衰年变法 , 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 , 开红花墨叶一派 , 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 , 兼及人物、山水 , 名重一时 , 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齐白石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 , 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
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 , 后仿赵撝叔 , 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 , 篆法一变再变 , 印风雄奇恣肆 , 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 。
其书法广临碑帖 , 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 , 尤以篆、行书见长 。
诗不求工 , 无意唐宋 , 师法自然 , 书写性灵 , 别具一格 。
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 。
一生勤奋 , 砚耕不辍 , 自食其力 , 品行高洁 , 尤具民族气节 。
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齐白石文稿并手迹多卷 。
齐白石的作品以多种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
特点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 , 齐白石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 。
齐白石专长花鸟 , 笔酣墨饱 , 力健有锋 。
但画虫则一丝不苟 , 极为精细 。
齐白石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 。
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 , 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
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 , 极富创造精神 , 篆刻独出手眼 , 书法卓然不群 , 蔚为大家 。
齐白石的画 , 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 , 齐白石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 , 揣摩它们的精神 。
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 , 为百鸟张神 , 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 。
齐白石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 , 齐白石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 , 题曰;“齐白石日相呼” 。
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 , 花落天下寒” 。
《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 , 官袍楚楚通身黑 。
”画虾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 。
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 , 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 。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 , 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齐白石画虾已很相似 , 但还不够“活” , 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 , 置于画案 , 每日观察 , 画虾之法也因此而变 , 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