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听课心得体会怎么写?

去年参加的一次国培活动中,我有幸现场领略了市级骨干教师李凤英的课堂风采,聆听了一节她在大新庄中学执教的《背影》一课,这位儒雅俊朗,目光炯炯的女老师犹如一股清凉的秋风,拂去我语文教学的燥热和迷雾,课堂上的她如一位孜孜不倦的园丁,带着学生们,引导学生们逐渐深入扎进文本的字里行间,扎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慢慢地读,细细在品 。学生们在李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里体会着父爱子子爱父的浓浓真情,渐渐地走进语文诗意的花园
如果让我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对这堂课作出总的评价,我只有一句话:这是名副其实的语文课 。因为她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清晰地指向一个目标: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李老师的课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她用成功的教学告诉我: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把学生引领到读、写、听、说的实践中去 。
如果说这节课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教师的问题的巧妙设计,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 。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 。语文老师要有设计问题的能力 。李凤英老师的《背影》,利用问题巧妙切入,一个个问题如同一个个路标,引领孩子们走进文本深处 。那么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得益于教师灵活的处理教材 。带领学生真正的品味文章的语言,文字如鲜花,细细品味嗅芬芳 。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要求中表述得极为清楚:“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看来,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品味语言入手,从字里行间去感受那力透纸背的父子亲情 。《背影》是一篇写父子亲情的传统文章,那浓重的背影凝聚着撼人的力量,也曾感动过一代又一代的人 。但现在的孩子,因时代、家庭等等原因,现在的学生享受的父母之关爱已经视为理所当然,要想让他们融入这篇文章,与朱自清的心弦发生共震,还真的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其实这节课开始上课时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当老师问道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时,学生应付式的回答感人,而问道感人的原因时也大多是一些流于表面文章虚伪的回答 。因而李凤英老师教学中选取了易于学生领悟文中父子情深的角度设置了如下环节:
一是词语解释
二是重点品读 。一是引导学生品读其中一幅最感人的“背影图” 。抓住这段话里的动作描写,如“蹒跚的走”、“攀”、“缩”等词,让学生们感受到父亲买橘的艰难,从而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然而仅仅是父亲为“我”费力买橘子这一画面让作者感动吗?并不是 。还得引导学生看背影之后的背景 。这一环节,通过父亲和儿子衣服的对比,父亲穿的是“黑布小帽,穿着黑布棉袍,深青布马褂 。”而儿子却有着“紫毛大衣”和“皮大衣”,更显父爱深深 。接着抓住衣服特有的颜色,再联系课文的前3自然段提到的家境,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这一背影才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