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戏曲的诗句

寒梅傲骨身,
翠竹乐仙神 。
芳兰天奇香,
凌菊血冷根 。万里无云天晴朗
青山绿水好景致
鸳鸯戏水凤配凰
只羡鸳鸯不羡仙
形容京剧的古诗词 关于“京剧”的诗句只有以下两句: 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 。
——《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 。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1.望鸣皋山白云寄洛阳卢主簿 李颀 饮马伊水中,白云鸣皋上 。
氛氲山绝顶,行子时一望 。
照日龙虎姿,攒空冰雪状 。
嵡嵸殊未已,崚嶒忽相向 。
皎皎横绿林,霏霏澹青嶂 。
远映村更失,孤高鹤来傍 。
胜气欣有逢,仙游且难访 。
故人吏京剧,每事多闲放 。
室画峨眉峰,心格洞庭浪 。
惜哉清兴里,不见予所尚 。
2.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 刘长卿 仲父王佐材,屈身仇香位 。
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 。
则知无不可,通变有馀地 。
器宇溟渤宽,文锋镆铘利 。
憧憧洛阳道,日夕皇华使 。
二载出江亭,一心奉王事 。
功成良可录,道在知无愧 。
天府留香名,铨闱就明试 。
赋诗皆旧友,攀辙多新吏 。
彩服辞高堂,青袍拥征骑 。
此行季春月,时物正鲜媚 。
官柳阴相连,桃花色如醉 。
长安想在目,前路遥仿佛 。
落日看华山,关门逼青翠 。
行襜稍已隔,结恋无能慰 。
谁念尊酒间,裴回竹林意 。
3.京剧的介绍: (1)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
(2)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
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
(3)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描写戏曲的诗句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 。
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 。
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 。
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 。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
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
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 。
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
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
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 。
有香辣甜酸咸五味 。
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
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
清明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
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
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
”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