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戏曲的诗句( 四 )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写一段描写景物的句子,并适当地引用所学的古诗词字词注音 伧(cāng)俗:粗俗鄙陋 缘(yuán)故 休憩(qì):休息 韶(sháo)光 销(xiāo)魂 屏风:屋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 缓冲:减缓冲击力 造型:塑造物体特有的形象 雅俗之别:高雅和低俗的区别 得体:恰当,恰如其分 屏风历史 早在商周时候就有屏风的记载,它起到分割空间,美化环境的作用 。
春秋战国时期,其制作和装饰都已经相当精美 。
编辑本段 室内屏的作用 ●与帷幕相同的作用 ●可以缓解一下视线 屏的分类 按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 金屏 银屏 锦屏 画屏 石屏 木屏 竹屏 编辑本段 屏风的设施的要求 一、屏风的大小需因地制宜,造型、色彩,以及上面的绘画都不能马虎 。
二、设置要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
点评: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 。
作者怀着对传统文化浓厚的感情,凭借古建筑专家深厚的学养向读者介绍了“屏风”的有关知识 。
文章从情感经历的角度赞赏屏风的功能与独特的美学价值,并具体讲述屏风的作用、类别,还有设置屏风的技巧等等 。
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
让我们在惊叹“我们的先人中国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的同时,心底油然而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敬意与将其发扬光大的决心 。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节,引出说明对象,点出屏风特点 第二节,介绍屏风的作用 第三节,屏风的种类 第四节,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5节,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屏风的作用点明写作意图 问题探讨 ★课文引用“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诗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作者幼时对屏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
放在开篇,容易引起读者兴趣 。
★课文引用《牡丹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句子,有什么作用?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 。
“韶光”指美丽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 。
“忒”,太的意思 。
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的无限哀怨 。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游园” 一出 。
杜丽娘因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
《牡丹亭》中的句子,既说明了屏风的使用范围,也使语言生动有趣 。
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
一.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二.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熟悉课文,获得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受到感情上的熏染 。
一.作者介绍了屏风的这些知识:在室外和室内安置屏风的作用,其中有实用性的,也有艺术性的;从建筑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角度划分出的屏风种类;屏风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
二.由于古诗词及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时候起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加深了 。
全文不少地方都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
二、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查找资料,大致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 。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注意本文在行文上的特点,并唤起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
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和本文的介绍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
品味赏析 一、本文是小品式的说明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二、本文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 。
之中引用的诗词佳句 一.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卧)看牵牛织女星 。
注释: 秋夕:秋天的夜晚 。
银烛:白色而精美的蜡烛 。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
天街:天庭,即天上 。
一作“天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