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读后感怎么写?( 四 )


三、语言训练,合理高效
崔学兰老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能把“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感悟”与“语言学习和表达”几方面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高效 。整堂课的教学过
程处处体现了语言训练 。如:在教学句子 “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 。”时,老师引导学生从“每个星期天,他都——;每个月,他总是——;长达一年多,他老是—— 。”让学生从重点词语感受到这就是持之以恒,这就是坚持不懈 。
但崔老师的这堂课也给我留下了一些思考的地方:1、对问题的讲解与分析过于详细,过繁反而让学生失去兴趣,有些浅显的句子学生找出来就能够体会,教师只需要点睛之笔点拨,不需赘述?2、板书的设计没有层次感,板书内容选择及书写也不够科学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感谢崔学兰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堂精彩的课,让我受益匪浅 《鱼游到纸上》评课稿
《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了“我”在西湖玉泉观鱼时认识的一位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到了忘我的境界,把鱼画得又像又活 。赞扬了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 。
记得崔峦老师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我觉得易老师的这节课就做到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 。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 。我认为这节课的精彩之笔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
整节课头绪简化:
围绕“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鱼是怎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两个集中的、可以让学生深究的问题展开教学,层层剥笋般地挖掘文章的内涵 。老师没有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课堂的面貌一新 。而是围绕主线追求扎实的效果,把阅读课上得简简单单、清清爽爽 。
例: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因为先游到了他的心里 。这是两者的关系 。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又怎样游到了他的心里?因为看鱼时的入神,痴迷,坚持不懈 。心中有了鱼清晰的轮廓,生动传神的形象,才有跃然纸上的惟妙惟肖的鱼,活灵活现的鱼 。
二、对语文的本体和文本都做到务实,力求超越
语文的本体什么?口头的听说为语,书面的读写为文 。
首先易老师能够凭借文本,朗读感悟,引导学生潜心读书得到了体现 。《小学语文课标》也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丁有宽老师也说过,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课程怎样改革,放弃了读,就放弃了一切 。在这节课中,通过琅琅的读书声,感受到了语文独特的魅力 。一遍一遍的读书声让我们受感动,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震撼,学生们懂得我们做事也应该像聋哑青年一样勤奋专注 。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