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读后感怎么写?( 五 )


其次老师用好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
因为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课,特别是阅读课,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具有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 。无论语文教学任务的内涵如何丰富,外延如何扩大,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仍然是学习语言,也就是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
如:在教学句子 “他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 。”时,老师引导学生从这个句子中的“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这3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这就是持之以恒,这就是坚持不懈 。平时我们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里就做了最好的诠释,学生这就在学习 。
在教学青年画鱼时的句子时,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说画鱼画得像的词语 。像“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生动传神”这些词说得多好 。学生就在这种你一言我一语的语言训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积淀语感 。
老师在用好文本的同时,重视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 。
语文学习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这里有读的拓展,写的延伸,想象的空间 。老师用作业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今天学的课文跟勤学的内容有关,就读勤学的内容;明天学的课文是三国时期的,就读三国的课外读物 。长期积累,学生的阅读量自然就多了 。
老师不仅重视读,还重视运用,从积淀转化为运用,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老师安排的写读后感的作业,实际上就是把课文中的一部分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就强调过,在每篇课文学完后,一定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书面作业 。
我觉得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老师就应该这样负起语文学科的责任 。
三、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际、交流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而是学生的“学”堂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他们在优势互补中丰富了自己的理解,发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
如:让学生想象鱼游动的样子,你的一种形态,我的一种形态,相互交流就有了两种、三种姿态 。
四、面对课堂生成,老师能结合文本进行调控和引领
课堂的生成现象是无法捉摸的 。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体,而每一个生命体又不尽相同 。课堂的美丽就源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随时可能出现意外 。听课的老师都看见了易老师出示的句子漏写了一个“老”字,如果老师在学生齐读句子后,对学生说一声“对不起,我漏了一个字 。”对学生不可能会有很深的印象 。但老师却问:是“是”好,还是“老是”好?“老是”一词的背后渗透着青年的专注 。一个小小的失误,却使课堂出现了浪花闪耀般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