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和意思

《湘中》韩愈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
苹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
自从汉代贾谊被贬长沙写了《吊屈原赋》之后,以贾谊自喻、借凭吊屈原寄托失意之感便成了诗歌中常见的手法 。韩愈此诗别具匠心,不写与屈贾同病相怜之苦,而是写英魂无处凭吊之情;不正面用典,而是以神秘空灵的意境烘托心头的迷惘惆怅,这就更深刻地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 。
贞元末年,韩愈官监察御史,因关中旱饥,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在诗人心底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狂澜,从而形成了《湘中》诗起调那种突兀动荡的气势:“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这两句语调拗折,句法奇崛 。如按通常章法,应首先点出汨罗江名,然后形容江上景色,但这样语意虽然顺畅,却容易平淡无奇,流于一般写景 。现在诗人运用倒装句法,突出了江景: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一派神秘愁惨的气氛,以为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 。首句又连用“猿”、“鱼”、“踊”等双声字相间,以急促的节奏感来渲染诗人激动不平的心声 。因而,诗人虽然没有直抒见到汨罗江时所引起的无穷感慨,却自有不尽之意溢于言外 。
诗人来到汨罗江本是为凭吊屈原而一泄心中的郁闷,然而就是在这里也得不到感情上的慰藉: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苹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当初贾谊尚能投书一哭,今日却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 。相传屈原贬逐,披发行吟泽畔,形容枯槁,遇一渔父相劝道:“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说罢,“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如今屈子已逝,渔父犹在,今日之渔父虽非昔日之渔父,然而今日之诗人正如昔日之屈原,贤者遭黜,隐者得全,清浊醒醉,古今一理 。因此那悠闲的歌声似乎永远在嘲弄着一代代执着于改革政治、不肯与世同流合污的志士仁人 。这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情景交融,浑成无迹,构成清空孤寂的境界,与前两句激切哀愁的气氛在对比中达到高度的和谐,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水天怅然若失的神情,含蓄地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 。
这首诗寓激愤哀切之情和排奡跌宕之势于清空的意境和深长的韵味之中,成功地将探怪求新的特点和传统的表现方法揉为一体,充分体现了韩愈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和深厚造诣 。
《老将行》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
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 。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 。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 。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蒙昧,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
全诗分三段,开头十句为第一段,是写老将青壮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 。先说他少时就有李广之智勇,“步行”夺得过敌人的战马,引弓射杀过山中最凶猛的“白额虎” 。接着改用曹操的次子曹彰故事,彰绰号黄须儿,奋勇破敌,却功归诸将 。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描绘老将的智勇才德 。接下去,以“一身转战三千里”,见其征战劳苦:“一剑曾当百万师”,见其功勋卓著:“汉兵奋迅如霹雳”,见其用兵神速,如迅雷之势:“虏骑崩腾畏蒺藜”见其巧布铁蒺藜阵,克敌制胜 。但这样难得的良将,却无寸功之赏,所以诗人又借用历史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汉武帝的贵戚卫青所以屡战不败,立功受赏,官至大将军,实由“天幸”;而与他同时的著名战将李广,不但未得封侯授爵,反而得罪、受罚,最后落得个刎颈自尽的下场,是因“数奇” 。这里的“天幸”,既指幸运之“幸”,又指皇帝宠幸:“数奇”,既指运气不好,又指皇恩疏远,都是语意双关的 。诗人借李广与卫青的典故,暗示统治者用人唯亲,赏罚失据,写出了老将的不平遭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