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一首七律诗共有八句几联( 七 )


长征路上3诗词鉴赏综述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 , 《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 , 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 , 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56个字 , 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 , 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 , 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 , 亦或对诗歌史而论 , 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
长征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 , 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 , 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 , 多少曲折 , 多少悲壮 , 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
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 , 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 , 并以此来表达心情 , 着重在于侧写 。
而这首《长征》 , 从题目就可看出 , 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 , 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 , 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 , 景致转换向前 , 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 , 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 , 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 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 , 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 , 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
长征诗意图“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 , “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 , “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 , 滚滚而下 , 牵动着全篇 , 也笼罩着全诗 。
“只等闲”举重若轻 , 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 , 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 。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 , 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 , 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 , 应付自如 , 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
首联是全诗的总领 , 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
从...
毛泽东长征时候写的诗词,除了七律 长征 以外的 最佳答案长征 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 ,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 , 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 , 三军过后尽开颜 。
清平乐东方欲晓 ,  莫道君行早 。
踏遍青山人未老 ,  风景这边独好 。
会昌城外高峰 ,  颠连直接东溟 。
战士指看南粤 ,  更加郁郁葱葱 。
十六字令(作于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湘贵一带群山间) 山 , 快马加鞭未下鞍 。
惊回首 , 离天三尺三 。
山 , 倒海翻江卷巨澜 。
奔腾急 , 万马战犹酣 。
山 , 刺破青天锷未残 。
天欲堕 , 赖以拄其间 。
忆秦娥西风烈 ,  长空雁叫霜晨月 。
霜晨月 ,  马蹄声碎 ,  喇叭声咽 。
雄关漫道真如铁 ,  而今迈步从头越 。
从头越 ,  苍山如海 ,  残阳如血 。
七律 长征第一、二句表现红军对长征艰苦困难的藐视 。
『远征难』三字是对长征这一时间长、征程远的战略大转移中的许许多多艰难困苦的高度概括 。
对于长征的种种困难 , 红军的态度怎样呢?句中用了『不怕』两个字 , 干脆利落地作了回答 。
在长征的众多而巨大的困难面前 , 红军毫不畏惧 , 正展现的出红军不屈不挠、英勇顽强、藐视困难、献身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 。
『万水千山』中的『万』与『千』不是实数 , 这里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 , 『万千』是指『许许多多』的意思 。
红军要在敌人围追堵截中渡过许许多多的大河 , 翻越许许多多的崇山峻岭 , 这不正说明了『远征难』吗?红军却把这许许多多的困难都看得十分平常 。
『只等闲』三字不仅同样表现了第一句『不怕』所反映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 而且进一步显示出红军面对困难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