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与创作怎么样( 六 )


而慢词 , 由于对声律的要求比较多 , 初学者往往很难把握 , 作的时候要熟悉词牌 , 对有几句和每句的长短都要有个把握 , 要仔细构思 , 稳妥安排 , 注意铺排和前后的勾连 , 下字多思多改 , 写成一稿要大声吟诵 , 找出听起来不顺畅的地方斟酌修改 , 才能勉强得一阕好词 。
具体词牌 , 笼统的不好讲 , 你去看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吧 , 有词谱二百余阙 , 每首的要着都有简单讲解 , 一般足可够用 。
至于填词技法的书 , 还是龙先生的 , 词学十讲 , 很是深入浅出 。
若要深入研究 , 唐圭璋先生的词话丛编汇聚了绝大部分的词话资料 , 可以备以检阅 , 至于一些专业的词学论文 , 觉得水平到了的时候再去看吧 , 词学季刊和词学 , 坊间恐不易得 , 自己有兴趣的话去找找是了 。
至于古风 , 不知道你具体什么意思 , 若是统指古体诗(与近体诗 , 就是律诗绝句相对)的话 , 恐怕不是朝夕学得来的 。
古体虽然格律用韵较宽 , 但想写出一种古朴意蕴绝不容易 , 从汉魏六朝诗看起 , 唐诗看看几位大诗人的古体 , 能得多少 , 能写到什么程度 , 就看个人天分了 , 另外 , 熟读经史亦是学古体的正途 , 否则气格不易上去的 。
就说这些吧 , 希望有帮助~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 西风烈 , 长空雁叫霜晨月 。
霜晨月 , 马蹄声碎 , 喇叭声咽 。
雄关漫道真如铁 , 而今迈步从头越 。
从头越 , 苍山如海 , 残阳如血 。
1935年2月【译诗】西风正壮烈地吹送 , 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
晓月当空啊 , 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 , 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
群山起伏长路漫漫恰似黑铁 , 如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
重振旗鼓向前啊 , 茫茫青山如大海 , 夕阳光华赤如血 。
【赏析】据笔者所见 , 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诗作中绝对第一流的作品 , 写景状物、抒发胸臆 , 堪当精品 。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诗人自己对这首诗的解释(毛主席在1962年5月9日读了郭沫若对这首诗的赏析后 , 将郭沫若的内容全部删去 , 并以郭沫若的口气在清样的四边空白处写了一段对这首诗的注释性文字):“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 , 初以为是写一天的 , 后来又觉得不对 , 是在写两次的事 , 头一阕一次 , 第二阕一次 , 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 , 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 , 而否定前者(写一天) , 可是我错了 。
这是作者告诉我的 。
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 , 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 , 胜利了 , 企图经过川南 , 渡江北上 , 进入川西 , 直取成都 , 击灭刘湘 , 在川西建立根据地 。
但是事与愿违 , 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 。
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 , 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 , 叫做‘鸡鸣三省’ , 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 , 无法前进 。
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 , 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 , 出敌不意打回马枪 , 这是当年2月 。
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 , 清晨出发 , 还有月亮 , 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 , 一战攻克 , 消灭敌军一个师 , 这时已近黄昏了 。
乘胜直追 , 夜战遵义 , 又消灭敌军一个师 。
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 , 重占遵义 。
词是后来追写的 , 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 , 指挥作战 , 哪有时间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 , 冬天无雪 , 或多年无雪 , 而只下霜 , 长空有雁 , 晓月不甚寒 , 正像北方的深秋 , 云贵川诸省 , 就是这样 。
‘苍山如海 , 残阳如血’两句 , 据作者说 , 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 , 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 , 就造成了作者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