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南京段长江”的诗词有那些?( 三 )


“此水几时休 , 此恨何时已 。
”换头仍紧扣长江水 , 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 。
长江之水 , 悠悠东流 ,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 , 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 。
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 , 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 , 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 。
江水永无不流之日 , 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 。
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 , 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 , 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
写到这里 , 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 , 定不负相思意 。
”恨之无已 , 正缘爱之深挚 。
“我心”既是江水不竭 , 相思无已 , 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 , 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 。
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 , 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相通 。
这样一来 , 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 , 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 。
这样 , 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 。
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 , 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
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 , 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 。
全词以长江水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 , 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 。
分住江头江尾 , 是“不见君”的原因;“此恨何时已” , 是“不见君”的结果;“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是虽有恨而无恨的交织 。
有恨的原因是“不见君” , 无恨.的原因是“不相负” 。
悠悠长江水 , 既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 , 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 , 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 。
随着词情的发展 , 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 , 可谓妙用无穷 。
这样新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思、明净的语言、复沓的句法的结合 , 构成了这首词特有的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
关于长江的诗词20首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
(唯 通:惟) 译文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 , 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 只看见一线长江 , 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
2、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 , 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 , 江入大荒流 。
译文 乘船远行 , 路过荆门一带 , 来到楚国故地 。
青山渐渐消失 , 平野一望无边 。
长江滔滔奔涌 , 流入广袤荒原 。
3、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 , 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 , 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
4、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代: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 , 君住长江尾 。
日日思君不见君 , 共饮长江水 。
此水几时休 , 此恨何时已 。
只愿君心似我心 , 定不负相思意 。
译文 我居住在长江上游 , 你居住在长江尾底 。
日日夜夜想你 , 却不能见你 , 你和我啊...同饮一江绿水 , 两情相爱相知 。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 , 别离的苦恨 , 什么时候消止 。
只愿你的心 , 如我的心相守不移 , 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
5、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 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初三夜 , 露似真珠月似弓 。
(真珠 通 珍珠)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 , 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 , 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
...
毛泽东写的,关于长江的诗词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一九五六年六月才饮长沙水 , 又食武昌鱼 。
万里长江横渡 , 极目楚天舒 。
不管风吹浪打 , 胜似闲庭信步 , 今日得宽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