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意识的名言( 二 )


季世即没落的时代 。
这里晏子是说,齐国已经到了没落的时代了,走下坡路了,他不能不说齐国要归陈家了 。
这时陈家是齐国的大夫,特权阶级,后来叛变 。
晏于说,现在齐国的政府对人民不关心,民心都归顺了陈家 。
以度量衡这件事来说,齐国的量数,原来分为豆、区、釜、钟四级,以四升为一豆,依次逢四进位,到釜的时候,则以十釜为一钟 。
而陈家居然创出自己的量制来,从豆到釜不用进四而都加一,成为逢五进位,所以钟的量在观念上更大了 。
他以家制贷放出去,以公家的量制收进来,说是用大斗贷出、小斗收回的方法,使民心归服 。
山货木材,海产鱼盐,从产地到市场不另加税,以利人民 。
而在齐侯统治下,一般人出三分力量,两分归公,只有一分留作私有 。
结果公家的东西多得都朽蛀了,但是负责公务的三老,却穷到饭都吃不上,整个国家弄到穷的愈穷,富的愈富 。
外加齐国刑罚太滥,多有断脚之刑,断脚的人太多,形成“履贱踊贵”,普通人穿的鞋子反而不如断脚者专用的“踊”价格贵 。
对一般人的痛苦,陈家却能安慰救助,所以大家都喜欢陈家,所有的人心,都被陈家骗去了,齐国的祸乱,恐怕难以避免 。
宣曲任氏宣曲任氏的先祖,是督道仓的守吏 。
秦朝败亡之时,豪杰全都争夺金银珠宝,而任氏认为天下即将大乱,独自用地窖储藏米粟 。
后来,楚汉两军相持于荥阳,农民无法耕种田地,米价每石涨到一万钱,任氏卖谷大发其财,豪杰的金银珠宝全都归于任氏,任氏因此发了财 。
一般富人都争相奢侈,而任氏却屈己从人,崇尚节俭,致力于农田畜牧 。
田地、牲畜,一般人都争着低价买进,任氏却专门买进贵而好的 。
任家数代都很富有 。
但任氏家约规定,不是自家种田养畜得来的物品不穿不吃,公事没有做完自身不得饮酒吃肉 。
以此做为乡里表率,所以他富有而皇上也尊重他 。
关于具有忧患意识的历史人物的主要事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居安思危,是中国传统官德重视和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为官者在安定的环境下,应当充分注意和考虑到可能会存在和出现的危险 。
《左传》中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
”说的就是安定时要想到危险,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
《新唐书·魏征传》中说:“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
”要求当政者要常想危亡混乱的原因,才能保持长治久安 。
唐代的吴兢在《贞观政要·政体》中记载着魏征另外的一段话:“自古失国者,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 。
”唐朝的李隆基由中唐之兴到安史之乱,再好不过地说明了这一点 。
〖BF〗《孟子·告子下》中讲:“生于忧患〖BFQ〗而死于安乐也 。
”说的也是这 个道理 。
?在生活中往往也是这样 。
走崎岖山路,身处险境时,思想高度紧张,格外谨慎,分外小心;走平敞坦途,身处安逸时,思想容易麻痹大意,精神松懈,放浪形骸,从而埋下了事故和祸端的隐患 。
所以,自古以来就有“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创业难,守业更难”的说法 。
早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列宁就指出,共产党执政后如何巩固政权将是“新的异常困难的事业”,“这是一场严峻的考试” 。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把进京执政比做“赶考”,向全党鲜明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
这是因为,在战争年代,处在极其艰难和极为恶劣的环境下,面对强敌的围攻杀戮,要求得生存和革命胜利,全党上下必须要团结一致、同甘共苦、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艰苦奋斗 。
革命胜利后,夺取了全国政权,处在了执政的位置,远离了纷飞战火,没有了枪林弹雨,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作条件改善了,人们就容易陶醉于胜利,沉湎于安乐,消闲于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则被淡忘,党的传统、群众利益、党纪国法置之脑后,抛却九霄云外 。
斗志松懈,意志消沉,纪律松弛,作风散漫,贪图享受,结果造成了事业的失败甚至政权的丧失 。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变色、国家解体的深刻教训,值得我们永远吸取 。
http://www.cccen.com/cgi-bin/bbs/topic.cgi?forum=4&topic=5444 关于舍生取义: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