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学习心得体会如何写?( 四 )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 , 仅供参考和阅读 故孟子说:“老吾老 ,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 以及人之幼 。” (P253) 孔孟以后 , 宣扬孝道观的大儒不乏其人 。北宋中期 , 理学领袖关中张载、洛阳二程都大力阐发孔孟儒学孝道观 , 从而使孝悌观念在民众中得以迅速传播 , 并打下深刻的烙印 。张载则把孟子推已及人的孝悌观念作了更深层次的引申 。他提出了“尊高年所以长其长 , 慈孤弱所以幼其幼 , 圣其合德 , 贤其秀也 。凡天下疲癃残疾 , 茕独鳏寡 , 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 , 子之翼也 。” (P180) 二程对“仁”与“孝”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他们指出“孝悌也者 , 其为仁之本与!言为仁之本 , 非仁之本 。”(卷十一)“为仁之本”与“仁之本”是有区别 , 仁是本 , 孝是用 , 不能混为一谈 。又说:“人无孝悌不可 , 而不全力以赴尽孝尽悌也不可 。”(卷二十三)不仅要有孝悌观念 , 而且要有孝的行动 。清朝名儒魏源也对孝道有所阐发 , 他说:“君子之言孝也 , 敬而已矣;君子之言敬也 , 孝而已矣 。一举足不敢忘父母 , 一出言不敢忘父母 。”(P14)把侍奉双亲的“孝”和“敬”紧密结合起来 。这是魏源的新见解 。四 孝为政之本 , 统治者对孝道大力提倡 孝悌观念也是统治者为政的根本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 , 友于兄弟 , 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 , 奚其为为政?”(P82)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从政时 , 孔子引用《尚书》里的话来解释自己用孝悌观念来影响社会政治 , 就是参政了 。这一则对话就说明了儒学创史人孔子一开始就将宣扬孝悌观念的活动看成是政治行为 。历代帝王推崇“孝道孝行” , 其终极目的是为了稳定其统治 。但不可否认这一行为在客观上对社会也有一定的良性作用 。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 , 仅供参考和阅读
在《孝经》中 , 孔子认为 , 对国家 , 对社会做出贡献的 , 能光宗耀祖的 , 才是大孝在书中 , 孔子描述了不同等级的人应该向父母履行的各种不同的孝道 , 表现出了明显的等级观念 , 然而 , 孔子说的孝并不是对父母的一味顺从 , 而是当父母行为不正时 , 勇于提出 , 这与后来封建社会的愚孝是不同的 。
《孝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 对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我在《孝经》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故虽天子 , 必有尊也 , 言有父也;比有先也 , 言有兄也 。”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天子不但不以自己为尊 , 还要尊其父 , 不但不以自己为先还要先其兄 。对待兄弟们都以理对待 。这也就是孔子的理论不同于其他的地方吧 。《孝经》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 , 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 它还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 , “身体发肤 , 受之父母 , 不敢毁伤” , 是孝之始;“立身行道 , 扬名于后世 , 以显父母” , 是孝之终 。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 , 主张“孝”要“始于事亲 , 中于事君 , 终于立身” , 并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 , 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 , 养则致其乐 , 病则致其忧 , 丧则致其哀 , 祭则致其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