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 二 )


《会计学》的课程已经结束,可运用会计学知识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的课程才刚刚开始,虽然解读账本还有些吃力,分析年报还要费些功夫,但会计思维的注入就像开闸的水,终究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会计学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


一、整体印象
读完基本准则,我有以下三点整体印象:
(一)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 。准则共11章,第一章总则明确基本准则的法律地位,以及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会计记帐方法 。在该部分,权责发生制位列会计假设之中,显然是受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的影响(当然原基本准则也有) 。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权责发生制并不在会计假设之列(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比较模糊) 。该部分关于“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的观点也是取材于国际会计准则编报框架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大部分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列为原则之一,即显然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 。第三章资产、第四章负债和第九章会计计量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受国际会计准则影响较大 。比如,将资产定义为资源,资产的确认的可计量标准将“成本”可计量和“价值”可计量列为可选标准,都明显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是折中产物,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计量标准的选择),这是借鉴它的好处 。但与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国家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水平就稍显不足,前瞻性相对差一些,这是借鉴它的坏处 。
(二)根据现代会计环境进行调整 。一是原准则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准则完全抹去了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的遗迹”,政府成了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还靠后 。二是结合了会计发展的大趋势,引入了公允价值 。
(三)增强基本准则的“基础性”,并尝试增强其可操作性 。这是新基本准则留给我最强烈的印象 。前者表现为三、四、五、六、七、八关于会计要素的规范,剔除了原准则对“具体要素项目”的内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 。第十章对会计计量进行了一般性规范 。后者突出表现在准则制定者尝试对一些概念进行了定义,包括:对资产定义中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拥有”、“控制”、“预期带来的经济利益”等概念的解释;对负债定义中的“现时义务”的解释;立足会计主体角度对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对利得与损失的定义;在费用部分对成本、费用、支出的区分等 。不过,之所以称后者为“尝试”,在于依我之见,其结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评述 。
二、具体章节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