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内容,古诗词( 二 )


还有一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得道成仙的兔子,它们有4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
有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它踏着祥云飞到天宫 。当它进入南天门时,突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兵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 。嫦娥无辜受罪,雄兔深表同情 。他想,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一定非常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她就好了,于是想到自己的4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
雄兔回到家中,把嫦娥的不幸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女儿陪伴嫦娥 。雌兔舍不得宝贝女儿,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 。雄兔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被孤独地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忍心她常年寂寞孤独吗?孩子们,我们可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女儿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 。雄兔和雌兔商量,就让最小的女儿送去到月宫陪伴嫦娥去了!
中秋节诗词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中秋的来历和诗词 中秋节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
夕月,即祭拜月神 。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
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
在北宋京师 。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