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内容,古诗词( 六 )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
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
先秦时期的逐除 。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
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
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 。
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 。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
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天的传说和传统 。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念奴娇.中秋对月》(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
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 。
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 。
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 。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 。
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 。
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
玉液满,琼杯滑 。
长袖起,清歌咽 。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
急求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习俗,写月亮的诗句,要简短的,不要太...《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西望海天遥,千里共婵娟,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在中秋时节,又思念妻子 。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
星辰让光彩;生卧徘徊以不宁,恍若梦中,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长伴云衢千里明,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
然而,飞镜又重磨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低绮户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