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内容,古诗词( 五 )
有关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的古诗词,要有古诗内容和理解的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一轮秋影转金波 。
飞镜又重磨 。
把酒问姮娥 。
被白发、欺人奈何 。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
斫去桂婆娑 。
人道是、清光更多 。
译文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 。
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 。
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
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
注释 ⑴太常引:词牌名 。
⑵吕叔潜:名大虬,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 。
⑶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 。
《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 。
颜师古注:“言月光穆穆,若金之波流也” 。
苏轼《洞仙歌》词:“金波淡,玉绳低转” 。
⑷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 。
甘子布《光赋》:“银河波曀,金颸送清,孤圆上魄,飞镜流明” 。
李白《把酒问月》诗:“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
”⑸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 。
高诱注说,她后来“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
⑹被白发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诗意 。
⑺“斫去”三句:化用杜甫《一百五十日夜对月》诗中“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句意 。
斫:砍 。
桂:桂树 。
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 。
《酉阳杂俎》载:“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遂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
”赏析众所周知,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作家的杰出代表 。
他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
从这首词的内容看,此词可能是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在建康(今江苏南京)任江东安扶司参议官任上所作 。
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 。
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收复中原 。
但他的建议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词人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 。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 。
“一轮秋影转金波 。
飞镜又重磨 。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 。
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 。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 。
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
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 。
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 。
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 。
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 。
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
总之,辛弃疾的这首词,无论是从它的艺术境界,还是从它的气象和风格看,他都与运用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
作者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来解决现实的苦闷与实现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特点,是一首富于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
除夕和中秋的来历、内涵、诗词、对联、歌赋 除夕: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 。
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
- 私人影院|私人影院可以看上映多久的电影
- 私人影院|私人影院会放映正在上映的电影吗
- 武汉|武汉樱花5月还有吗
- 武汉|武汉樱花在哪个大学
- 武汉|3月份武汉的樱花开了吗
- 身体乳|果酸身体乳怎么样,护肤效果好的身体乳排行榜
- 身体乳|身体乳哪个牌子的补水保湿效果好,身体乳排行榜
- 面霜|好用的面霜公认最好用学生党,口碑最好十大面霜排行榜
- 女性统治者|世界十大女性统治者,世界历史上的女性统治者
- 长高|十个长高的科学方法秘诀 怎样长高最快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