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摸鱼儿》赏析( 四 )


司马相如为此写了《长门赋》 。
作者运用这个典故 , 是比喻有些臣子受到敌对者的打击陷害 , 因而皇帝对他疏远 。
“准拟佳期又误” , 是说 , 象陈皇后这些不幸的人物 , 满想同皇帝恢复过去的关系 , 如今他们想望的“佳期”不知怎地又耽搁下来了 。
为什么呢?因为“蛾眉曾有人妒” 。
这话来自屈原的《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 谣诼谓予以善淫 。
”“蛾眉”原指容貌美好 , 后人诗词中常指品质高尚良善的人 。
南宋朝廷内部派系复杂 , 争权夺利 , 互相倾轧;加上利用最高统治者的阴暗心理 , 那些主和派人物更竭力迫害主战派 , 使不少善良的人无辜受害 。
他们纵使把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买了来 , 高高在上的皇帝便能回心转意吗?没有的事 。
“脉脉此情谁诉” , 受陷害打击的人 , 只有把满腔冤苦吞下肚子里罢了 。
这一段话 , 是指哪些人呢?我们虽然不必坐实是便是辛弃疾本人 , 但辛氏在南宋朝廷里受到某些人的排挤打击 , 甚至造遥中伤 , 却是极有可能的 。
淳熙三年 , 辛弃疾调任京西转运判官的时候 , 他的朋友罗愿送他一首诗 , 有句说:“公今有才气 , 功名安可涯 。
愿低湖海豪 , 磨砻益无瑕 。
”所谓“湖海豪” , 是指他那不受羁勒的豪气;所谓“磨砻” , 是劝他收敛锋芒 。
从这些话里 , 正可看出辛氏的艰危处境 。
下面又是笔锋一转:“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
”是对那些在官场上扬扬得意的小人说的 。
争妍也罢 , 斗宠也罢 , 其实都不过是眼前的霎时光景 。
得意什么呢!你们不看杨玉环和赵飞燕 , 她们当日受到君王的宠爱 , 声势何其#赫 , 如今又怎样?她们不是都已化成尘土了吗?话中含意非常冷峻 , 也是十分尖刻的 。
“闲愁最苦”——这是一句总括 , 把上文的种种 , 归结为一个“苦”字 。
作者认为 , 这些事情不去想它也罢 , 因为这种局势很难改变的 。
结拍更发抒了作者的满腔怨愤:“休去倚危栏 ,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为什么不要去倚那危栏(高楼上的栏干)呢?因为一倚栏就会看到斜阳正留恋在那“烟柳断肠”的地方 。
...
辛弃疾摸鱼儿的意思 乍看是作者在伤春吊古 , 实则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 , 蛾眉遭妒忌的描写之中 。
前用比兴 , 后化典故借古讽今 。
“蛾眉曾有人妨”以失意的陈阿娇自喻 。
“君莫舞 。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用得宠的杨玉环赵飞燕比喻当朝的权臣 , “君莫舞”用两人不得善终的结果“委婉”告诫 。
做此词时词人已四十岁 , 南归达十七年之久 。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 , 作者满以为自忆扶危救亡的斗志能得施展 , 收复失地重回故土 。
然而因作者是“南归之人”加之求和之人对他的能力的惧怕 , 作者不得重用 。
作者即借此抒发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的沉重心情 。
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 , 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
整首词“表面看 , 作者写得“婉约” , 实际上读来却极是哀怨 , 极是沉痛 。
写得沉郁悲壮 , 曲折尽致 , 催人泪下 。
”辛弃疾毕身致力于北上收复失地 。
这种情怀是随着辛弃疾的生命积累沉淀的 , 深入骨血的东西 。
老家在金人统治下 , 家人、朋友、及伴随他一路走的人都使得辛向前走得更加深沉更加悲重 。
“醉里挑灯看剑”词人首先是一位豪杰 。
这是许多词人身上没有的 。
词人晚年最终被弃用 , 一言一行不得不倍加小心 , 因此辛弃疾的词里会出现许多典故 , 虽然难懂 , 但却令人读来同词人一起辛酸不已 。
辛弃疾的《摸鱼儿》用了哪些典故? 长门事 , 准拟佳期又误 。
蛾眉曾有人妒 。
千金纵买相如赋 , 脉脉此情谁诉?这句用的是汉武帝陈皇后失宠被废的典故 , 据《文选·长门赋序》 , 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先得宠幸 , 后来失宠被废 , 贬居长门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