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八 )


3、《野田黄雀行》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 。
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 。
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 。
拔出利剑对着罗网用力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 。
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
古诗七步诗作者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
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
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
” 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 。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词创作背景: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
”(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以曹植未能及时吊唁先父此大不孝为由,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
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曹丕感到十分羞愧 。
)...
曹植写过哪些著名的文章 一、曹植著名的文章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 。
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 。
二、曹植的文章如下:三、曹植名篇简介(节选):1、《七哀诗》是魏晋诗人曹植作的一首五言闺怨诗 。
这首诗借一个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怨恨,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甚于路人”、“殊于胡越”,曲折地吐露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之后的怨愤心情 。
2、《白马篇》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 。
此诗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
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 。
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
全诗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
3、《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 。
曹植模仿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神女赋》中对巫山神女的描写,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上多有借鉴宋赋 。
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
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第二段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作者非常爱慕洛神,她既识礼仪又善言辞,作者虽已向她表达了真情,赠以信物,有了约会,却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的情状;第五段为全篇寄意之所在;第六段写别后作者对洛神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