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六 )


即以《洛神赋》与《神女赋》而言,二者在描绘神女美妙姿容上固然手法相近,但《神女赋》基本上是娱乐君王性质,并无多少讽谕或寄托,而《洛神赋》则全篇流宕着一片哀怨之情,“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这同《美女篇》中描写一美女“盛年处房室”一样,寄托着作者政治上不得志的怅恨 。

【如何评价曹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赋的作意是不同的 。
至于《七启》,写得虽不算成功,但也不能认为就是模仿的结果 。
其中“镜机子”所宣扬的“王道遐均”一套理论,同《七发》中“方术之士”的“要言妙道”还是颇异其趣的 。
所以,这些被指为“模仿”的作品,其实并非纯然复制,基本上属于借鉴或师法前人创作,不应苛责 。
退一步说,即使以上诸篇以及郭文所列举的《魏德论》、《髑髅说》都是模仿之作,它们在全部曹植诗、文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小,不能由此演出“无篇不模仿、无句不模仿”的结论 。
郭沫若贬低曹植文学成就的又一条理由是说他只注重辞藻和形式,“他一方面尽力模仿古人,另一方面又爱驱使辞藻”,“由于好模仿,好修饰,便开出了六朝骈俪文字的先河 。
这与其说是他的功,毋宁是他的过” 。
张文也支持郭文之说,认为钟嵘称赞曹植,就是着眼于“词采华茂”、“粲溢古今”,“完全是以文章外形的美观与否为标准” 。
曹植作品,无论诗歌、散文,率皆辞藻华美,这是事实 。
但对于藻饰较多这一点应作如何评价,是不能孤立地进行的 。
只要作品内容充实,那未采润藻饰就不一定是件坏事,还应受到肯定 。
纵观曹植一生...
七步诗诗句 七步诗 古诗作者: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
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扩展资料 1.《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 。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
2.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 。
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
3.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 。
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
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
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步诗百度百科-曹植...
论述曹植的诗歌艺术 曹植诗歌的价值,除了内容上的充实外,对后代影响最大是他的诗歌艺术 。
他的诗歌做到了气骨与丹彩的完美结合,故钟嵘说他是“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
他诗歌上的创造性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第一,他的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 。
就诗歌体裁来看,曹植诗作中有不少乐府诗,但是他运用 乐府体裁,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诗中更多地注入了个人的感情,从而将乐府诗的以叙事为主,改变为以抒情为主 。
所以王瑶先生说:“他诗中的抒情成份加多了,有了鲜明的个性,因此独成大家” 。
比如他的《美女篇》,从形工上看是模仿汉乐府《陌上桑》 。
但汉乐府叙述的是彩桑女巧妙地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以叙事为主,而《美女篇》主要表现是美女盛年未嫁的苦闷,他以此美人迟暮的苦恼,寓托他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这样就注入了诗的感情,具有了诗人自己的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