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骂日本人的那首诗叫什么名字( 四 )


春思 李 白 燕草如碧丝 , 秦桑低绿枝 。
当君怀归日 , 是妾断肠时 。
春风不相识 , 何事入罗帏? 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心理的诗 。
所谓「春」思 , 一来实指春季 , 二则喻爱情 。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 , 秦桑低绿枝」 , 可以视作「兴」 。
「燕草如碧丝」 , 是思妇的悬想 ;「秦桑低绿枝」 , 才是思妇所目睹 。
诗人深刻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  , 用两处春光 , 兴两地相思 , 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实景融合起来 , 据实构虚 , 造成诗的妙境 。
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 , 而且还把思妇对於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表现出来了 , 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 。
另外 , 这两句还运用了谐声双关 。
「丝」谐「思」 , 「枝」谐「 知」 , 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 , 增强了诗句的美与含蓄美 。
「当君怀归日 , 是妾断肠时 。
」丈夫春日思归 , 足慰离人愁肠 。
按理说 , 诗中的女主人公应当感到欣喜才是 , 而下句竟以「断肠」承之 , 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 , 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 , 就会发现 , 这样写使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 。
诗中看似不合理之处 , 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
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於阔别而情愈深 , 诗的最后两句是 :「春风不相识 , 何事入罗帏?」诗人抓住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 , 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 , 表现了她忠贞不移的高尚情操 。
春风撩人 , 春思缠绵 , 申斥春风 , 正所以明志自警 。
以此作结 , 恰到好处 。
子夜...
李白的著名诗词 李白《望天门山》赏析?王运熙?....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十五公里处的长江两岸 , 有两座夹江对峙的山峰 , 东为博望山;西为梁山 。
两山错落相对 , 犹如一扇天然的江上巨门 , 浩瀚的长江水浪从中穿过 , 因此人们又形象地将两座山总称为天门山 。
....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 一生热爱大自然 , 他对自然美景有着非同一般的欣赏力 , 且具有将自然美转化为诗的艺术美的非凡才能 。
一次 , 李白乘舟沿江而下 , 经过天门山 , 眼前奇特伟美的景色勾动了他的吟兴 。
于是 , 一首不朽的诗篇——《望天门山》在他那枝犹有神助的魔笔下诞生了 。
诗曰:? 天门中断楚江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
诗人通过短短四句诗 , 描绘了天门山矗立江岸 , 对峙如门的英姿 , 写出了长江碧水东流 , 孤帆远来的美景 , 同时 , 借助于笔下一派雄丽的景色 , 也将诗人宽阔的胸襟、奔放不羁的情思和盘托出 。
?首句说天门山中间断开 , 故汹涌的长江得以奔泻而过 。
楚江 , 即长江 。
当涂在战国时代属楚国 , 故称流经这一带的长江为楚江 。
“断”、“开”两字 , 下得利落有力 , 从而将天门山夹江而峙 , 相望如门的形势极其简洁、准确地摹绘出来 , 显示了大自然创造力的神奇和伟大 。
?次句顺接前句“楚江开” , 具体写清碧的江水流经天门山时回旋景象 。
博望 山、梁山夹峙于长江两岸 , 江面变窄 , 加之由西向东的长江走势在这一带呈北折之态 , 致使湍急的水流回环旋转 。
“回”字鲜明地概括了天门山下的流水不同于长江别的地方流水的自身特点 , 落语看似平常 , 实准确难移 。
?第三句写博望山和梁山峙立于长江两岸 , 远远相对 , 高高耸出浩渺的江面之上 。
这是对首句“天门中断”四字的具体化 , 状写“中断”后的天门山形成对称的两座山峰 , 各据一岸 , 与中间奔流的长江 , 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
?第四句写江上行舟 。
前人关于此句含义的解说颇纷杂 , 其中一说以为“日边”指西方落日 , 象征着唐帝都长安 , 也即象征着当时朝廷 , 因此这一句是写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悬念朝廷的怅惆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