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二 )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杭州有座象山,一弯清水环绕 。依山傍水,有人筑起楼房 。这楼房并无规则的错落在那里,似乎是从山脚下生长出来的 。
这里就是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象山因为校区的存在,为人熟知 。有篇文章写到:象山是何时有的?答案是:自从象山校区建成后,就有了象山 。
象山校区建筑出自2012年建筑界诺贝尔大奖——普利茨克奖得主王澍之手,恐也是他目前最大规模的建筑实验 。从这批建筑里,吾人可以看到建筑师的个性,看到手工年代的下水道,甚至能见到古建筑上梁时的桃符,上面虔诚地写着:上梁大吉 。从这批建筑里,可以体会出一种中西文化的交融,更多是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阴阳八卦、书法绘画,无所不包 。
水中的美院,也显示出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追求
王澍对待材料有着非常独特的见解,这就是象山校区中的一道很有特色的墙面
建筑本身的运动曲线和丘陵的起伏相呼应,它在视觉上形成一条纽带,回廊和走廊像蛇一样穿梭在建筑的内与外,好像是加强了建筑的呼吸 。
丰富的墙面细节,多变的窗格充分显示了设计者的创意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水岸山——获奖之后王澍的第一件最著名的作品
位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水岸山居”,是教授王澍为学校设计的专家楼,也是他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后的第一件作品 。百思特网
王澍最新的课题,就是如何将传统的夯土建筑应用到现代 。水岸山居就是他们的“科研成果” 。波浪形的黑瓦屋顶,黄色的土墙,水岸山居宛如水乡的长廊,又如山地的村落,而它利落的线条和回转的空间,也充满现代美感 。
在水岸山居这样一个实验性的建筑中,王澍既探索了生土材料,也尝试在一栋建筑中解决一个村落的设计,“它还是用建筑的方式,演绎中国传统的山水绘画和进入式结构 。如果把这个建筑立起来,它就像一个山水立轴 。”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文正学院图书馆位于景色优美的翠微湖畔 。位于江苏省吴县越溪,建筑面积9600㎡ 。为学生提供上网、阅览、计算机课程学习等多种服务 。
如何让人生活在处于“山”和“水”之间的建筑中,以及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是设计这座图书馆的背景 。基地北面靠山,山上全部竹林,南面临水,一座由废砖厂变成的湖泊,全为坡地,南低北高 。南北向进深浅,东西向以水为界,曲折狭长 。
按照造园传统,建筑在“山水”之间最不应突出,这座图书馆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成半地下,从北面看,三层的建筑只有二层 。矩形主体建筑既是飘在水上的,也是沿南北方向穿越的,这个方向是炎热夏季的主导风向 。值得强调的是,沿着这条穿越路线,由山走到水,四个散落的小房子和主体建筑相比,尺度悬殊,但在这里,可以相互转化的尺度是中国传统造园术的精髓 。
基地北面靠山,山上全部竹林,南面临水,一座由废砖场变成的湖泊,全为坡地,南低北高,高差4m 。南北向进深浅,东西向以水为界,曲折狭长 。按照造国传统,建筑在“山水”之间最不应突出,这座图书馆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成半地下,从北面看,三层的建筑只有二层 。矩形主体建筑既是飘在水上的,也是沿南北方向穿越的,这个方向是炎热夏季的主导风向 。值得强调的是,沿着这条穿越路线,由山走到水,四个散落的小房子和主体建筑相比,尺度悬殊,但在这里,可以相互转化的尺度是中国传统造园术的精髓 。而从一个文人的角度看,那些小房子也许更重要,例如,水中那座亭子般的房子,图书馆的“诗歌与哲学”阅览室,便是一个中国文人看待所处世界的“观点”,一个人与自然生态相互平衡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