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作品集|15个作品带你一起欣赏!( 六 )


可在王澍眼中,南宋御街只是个孤独的个案 。“我们的政府太像一个公司,既希望至少达到收支平衡,又希望能快速完工,而不是以社会利益和社会价值为前提,而这恰好又是政府的职责 。”带着美术学院两百多名师生,集合国内其他三四家美院的老师,怀着理想主义精神,用超常的劳动量来弥补时间上的紧迫,在王澍看来,南宋御街的改造方式,“很难复制,不可推广 。”
公望美术馆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东坡《题西林壁》
浙江公望美术馆已正式开馆
这是王澍的新作
这首诗是公望美术馆的真实写照
王澍坚持建筑与山水相融的理念
设计兼具了可观可居可游的多重性能
最终形成了“溪山之外,别具溪山
图画之中,更添图画”的独特格局
这座建筑
乍看,有点眼熟
因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很像
周围青山绿水
朴素的砖墙、石墙、水泥抹灰本色墙
建筑层层叠叠
随自然而变
生趣盎然
王澍说这种感觉
来源于我们对中国山水画的直接感受
俯瞰建筑群
坡屋顶、走廊
与身后绵延的富春山融为一体
远远望去,仿佛现实版《富春山居图》
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前去看过公望美术馆
因为我们都如王澍一样希望能够还我们如画山水!
金华瓷屋
建筑面积中纯室内面积约90m2,南北檐下约40m2,西门边有楼梯可上屋顶,坐在屋顶可观江上景色 。
屋内外均贴建筑师的陶艺家朋友周武做的图片,色彩无规律的随意贴,房子就成为了彩色 。
瓷屋跟其它建筑公园一样,自2006年初步建成以来,一直闲置,虽有着咖啡室的称呼,但其观赏性一直在功能性之上,作艺术观赏用 。
衰变的穹顶
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以“衰变的穹顶(Decay of Dome)”获得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特别荣誉奖,评审团给予这件作品的评语是:轻盈、简洁、具移动性,可快速搭建与拆卸,是建筑环境零负担的建造方式 。
垂直宅院——通策 ? 钱江时代
“这是我的作品里最有意思的一个,与宁波美术馆那种不一样,它涉及到一个大的社会群体,有极强的参与性 。所以2000年中国实验建筑师在成都开会,我就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个实验建筑如果最后不能让住在上面的人有所为,它就是一个真正叫做自娱自乐的建筑 。”
——王澍
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6幢25-28层的高层建筑构成,用200多个两层楼高的院子叠砌起来,可容纳800户住户 。每一户无论住在什么高度,都有前院后院,每个院子都有茂盛的植物 。并为一半住户设计了配有滴灌系统的种植池 。可自由选择的园艺活动不仅是在提倡一种正在消逝的生活方式,也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住户可以凭借植物重建场所的归属感 。
王澍的设计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住在里面的人,将来可以站在地面上清楚地指出,“在第几层的第几个院落种着一棵桂花树的就是我家” 。在他看来人对自己的确认是从家庭开始的,而现在的住宅模式则把这个给摧毁了,完全是另一套体系,他试图通过自己的建筑让住在100米高空的人也可以有住在地面二层空间的感觉 。不过王澍特别强调,自己做的并不是在空中挖个窟窿种棵树的所谓空中花园,他更关注的是其中社会性、社会学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居住的问题 。
整个设计以高度简洁的现代手法处理造型,以前所未有的态度提倡绿色,将环保意识渗透建筑科技,力求重现自然,同时赋予高层住宅新的理解,项目建筑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艺术的融会贯通,将江南庭院元素搬到了空中,在二十多层的高层住宅上实现了合院住宅的感觉 。独特的双层“盒子”结构设计、罕见的空中庭院花池、大面积的公共活动空间,带来高层住宅与自然声息相通的踏实感受 。在这里,阳台不再是传统的单一机械,它巧妙多变,生计盎然,窗外有高层绿化景观;在这里,住宅不再仅是水泥、钢筋,还有更多的泥土、树、草、青苔;在这里,你可听到雨打树叶的声音,可以听到屋檐的滴水渗入泥土的声音 。而多种高科技环保建材的使用,更令整个建筑充满生命气息 。
钱江时代,真正在大江之畔,繁华之眼,在自然之中创造了一份新都市主义生活 。在都市喧嚣与山野清冷之间,为人们提供了第三种选择——“出则繁华似锦,入则清净悠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