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楼梦这么出名?

《红楼梦》一书就像一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其原因就在于作品具有特殊的框架结构 。正因如此,鲁迅先生就说过:“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所说,虽然只是就《红楼梦》的社会效应一个方面的论述,但也足以证明《红楼梦》内涵之丰富了 。
以往研究《红楼梦》的结构,大多是平面的、单线的剖析 。通常所说的有以下几种:
网状结构 。即以宝钗、黛玉、宝玉的爱情故事为经线,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纬线,编织并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情世态 。
波纹结构 。全书的细节、情节组成许许多多的大波、小波、前后起伏,回互钩连,蔚为大观,终于推出盛极必衰波峰至波谷的重大主题 。
立体式建筑 。周汝昌先生认为《红楼梦》的结构可以比为立体式建筑,他认为作者曹雪芹是一位设计营造建章宫极为神奇伟大的建筑师,所建造出的是千门万户,复道回廊巨型建筑群,游人入内,目炫神摇,迷不得出 。“千人百事,千头万绪,交加回互,仪态万方,而又条理脉络,井然不紊,即从一人一事去推寻 。也无不起结互应,一发全身,字字灵,笔笔到” 。周先生的说法虽源于张加伦先生,但更为具体,更为深化,但仍未摆脱脂砚斋评点的范围 。
甲戌本开卷,叙至“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传者 。”脂砚斋眉批道:“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现,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复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谬误 。”周汝昌先生根据张加伦一零八回之说,作进一步推论,即以“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为纲,判定第五十四回与第五十五回为全书分水岭 。前五十四回写盛,后五十四回写衰 。每九回一个段落 。以六乘九等于五十四 。五十四加五十四,则一零八回应是曹雪芹先生著书时,最早的设计蓝图 。惜乎曹雪芹先生已不克完成,撒手西归 。以致真伪难分 。但认为前八十回中,其结构之痕迹,依稀可辨 。
总之,不论哪一种有关《红楼梦》的结构论述,都能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揭示《红楼梦》所蕴涵的巨大而深邃的思想意义,但由于思考分析的单向性、平面性,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局限性与非逻辑性,因而读者、论者,见仁见智,各执一词,争纷不已 。倘若能打破通常所使用的时空关系,从多维时空的角度,把握内在各个故事的交叉复叠关系,使一个故事中的人物与另一个故事中的人物,使一个故事的情节与另一个故事中的情节,使一个故事中情节里的细节与另一个故事中情节里的细节,或是一个故事里的人物与另一个故事里的情节,或是一个故事里的情节与另一故事里的细节,……纵横交错相互撞击,自然就能进发无穷无尽的各式各样的思想火花 。这既是各色人等都能从《红楼梦》中汲取自己需要的那部分精神营养的最好诠释,同时又是长期以来,各个研究者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开发“红学”的根本原因 。完全可以相信,只要能从多维时空的角度,把握各个故事交叉复叠的关系,就总体的关系上来分析其内在与外在的结构,将会对《红楼梦》的研究,开拓出更新更宽阔的境界,撷取更丰硕的成果 。

《红楼梦》里虽然有着许许多多的大故事、小故事,但最基本的故事框架有四:以假故事引出真故事;以虚幻神奇故事映衬现实人生的故事;以小故事牵出大故事;以甄宝玉的故事对比贾宝玉的故事 。每个故事都能独立成篇,但在《红楼梦》里,四个框架故事纵横交错,成立体型,成多维时空交叉 。
框架之一,以假故事引出真故事 。贾雨村与甄士隐一组故事,在全书中时隐时现,贯穿始终 。有时作为引子,有时作为催化剂,有时作为对比度……不一而足 。第一回至第五回,既介绍了《红楼梦》故事发生的背景与将要出现的主要人物,又向读者暗示,真事即将隐去,假语村言行将开始.手法之妙就在于;既是前朝旧事,何况是假语村言,这既避免了讥讽朝廷,切议时政的危险,躲过文字狱的罗织,同时又暗合了一切文艺创作应该避实就虚的原则,越是虚就越是实,越是典型,其思想涵盖面就越是广泛 。贾雨村、甄士隐故事,有时以寓言形式,如《好了歌》及其注释,隐喻封建末世官宦贵族世家必然衰亡的命运 。有的直接插入真故事中,起牵引催化作用,如黛玉进京,由贾雨村护送,正面引出木石姻缘的故事主干 。又如宝玉挨打,就是贾雨村谒见贾政,希望见到宝玉,而贾政见宝玉语言滞涩,心中有气,而不知宝玉因金钏儿投井身亡而伤心自责 。加上贾环进谗,终至宝玉挨打,一波接一波地展开情节 。另外,又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仍由贾雨村带出甄英莲,又由甄英莲带出薛蟠及薛蟠一家,再由薛蟠进京,带出“金玉姻缘” 。又如贾府被抄,固然有种种因素,但从包勇口中得知,又与贾雨村投井下石有关 。就以贾雨村与甄士隐的几分几合,亦能体察到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人生教训 。总之,这个故事,与大故事交互穿插,既起到介绍背景作用,同时又起到推波逐澜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