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赐子诗句( 六 )


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
” 甘肃:新年舞社火,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 。
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 。
正月打秋千:秋千是娃娃们的阵地,又是小媳妇、大姑娘的天下了,临夏山村的正月,就这样飞在了秋千上,天天飞、夜夜飞,直到正月十五 。
正月十六,秋千的主人爬到树上,把秋千卸下来,一年一度的打秋千就结束了 。
东北瑞雪 东北的年俗,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 依尊卑长幼 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 表示辞岁 。
随后,举行家宴 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 。
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 。
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 。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 。
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遍天银花锈,阖街硝烟浓” 。
家家齐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馅水饺,迎接诸神下界 。
礼成后,即宣告旧岁已去,新年来临,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严时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辈们要到堂上给长辈们叩首拜年,长辈们必给未成年的小孩儿一一引进“压岁钱” 。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 。
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
吴越软语 上海:除夕之美在日落 。
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即使是远出在外者,也要尽量在此前归家与家人一起过年 。
大家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边吃边喝,说说笑笑,这顿饭时间延续较长 。
这是一年辛苦到头的尽享天伦之乐,故名曰“合家欢” 。
此夜紧接新年,所以许多家庭之长者,在年夜饭后,不去就寝,围炉守岁 。
守至鸡初鸣、天微明,各户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 。
浙江: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 。
拜六神:打过开门炮,各家男女穿新衣 。
接三神:拜过六神后,又在中庭摆起小方桌,盛米一碗,盖以红纸,周围黏固,端放桌上,烧香点烛,虔诚膜拜,叫做“接三神”,祭后移到室内,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 。
拜祖:旧时正月初一中午,在洞头县,各家要祭拜祖宗 。
从初二起,邻里...
什么是客家?客家概述 [编辑本段] 【拼音】 kè jīa 【客音】 hāk gā / kāk gā 【英语】 Hakka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
聚居在广东梅州、河源、惠阳等县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台湾、海南、福建部分地区,分布约120馀县 。
先世居黄河流域,西晋末年(4世纪初)、唐代后期(9世纪末)因战乱大批南下 。
1270年代南宋灭亡后又迁至赣、闽、粤等地 。
自称「客家」或「来人」,以区别於本地人 。
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 。
山歌别具风格 。
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习俗传统,妇女均天足,参加劳动生产,不受封建陋习约束,勇於进取 。
近代,太平天国之乱失败后,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广阔的地区,有的转徙台湾、香港,或侨居南洋一带 。
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混血说 。
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 。
从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 。
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
“客家三州”为 嘉应州、赣州、汀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