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嘉大师的十九世( 四 )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
扩展资料:仓央嘉措(藏文:??????????????????;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 。
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 。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 。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 。
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 。
仓央嘉措的诗歌表现了他短暂而传奇一生的爱与憎、 苦与乐、 行与思、 感与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愿望,主题积极深刻,其思想内容上的特点主要如下: 1、大胆的写实性 。
仓央嘉措是宗教领袖人物, 但他敢于写出自己的现实行动、 内心感受和生活理想, 突破了宗教对人性的束缚, 大胆地向传统势力挑战, 表现出巨大的勇气 。
2、真挚的情感性 。
仓央嘉措的诗歌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诗中有初识乍遇的羞怯,有两情相悦的欢欣, 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坚贞,也有对于负心背离的怨尤,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生活的热切渴望与真挚追求 。
3、深刻的哲理性...
章嘉大师的十九世

藏传佛教共有几个分支 藏传佛教,又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称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 。
属北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归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传承为其主要特色 。
藏传佛教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在佛教的修行方式与戒律上,两者并不相同,也无直接必然的关系 。
而从大乘佛教的判别来看,藏传佛教密教与大乘佛教显教显然是相对的 。
藏传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族地区(藏、青、川、甘、滇)、蒙古、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 。
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
五大支派宁玛派宁玛派(rnying—ma—ba)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一个派别 。
“宁玛”(rnying—ma)藏语意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吐蕃时期译传的旧密咒为主,故称为“旧”;其法统与吐蕃时期的佛教有直接传承关系,历史渊源早于后弘期出现的其他教派,故称为“古” 。
通称“旧译密咒派” 。
它是最早传入西藏的密教并吸收原始苯教的一些内容,重视寻找和挖掘古代朗达玛灭佛时藏匿的经典 。
由于该教派僧人只戴红色僧帽,因而又称红教 。
宁玛派早期是无固定的寺院、僧人组织和系统性的教义 。
严格意义上的宁玛派是11世纪时“大素尔”索尔波且·释迦迥乃(1002—1062年)、“小素尔”索尔穷·喜饶扎巴(1014—1074年)、卓浦巴(本名释迦僧格,1074一1134年)三素尔建立寺庙并有较大规模的活动时才形成的 。
隆钦巴尊者(1308—1363年)通过《七宝藏》、《四部心要》、《三休息论》等名著,对宁玛派的教理及时进行了精细的整理和阐扬 。
到16、17世纪才有较具规模的寺院,后来在第五世达赖喇嘛支持下得到较大发展 。
近代的麦彭仁波切(不败尊者)(1846—1912年)对显密教理做了极多的阐述 。
宁玛派著名的寺庙有西藏的多吉扎寺、敏珠林寺,四川的噶托、竹庆、白玉、协庆等寺 。
宁玛派14世纪就已传播到不丹、尼泊尔;近代来,印度、比利时、希腊、法国、美国等都建有宁玛派寺庙,并不断出版有关教义著作 。
宁玛派僧徒可以分两大类:第一类称阿巴,专靠念经念咒在社会上活动,不注重学习佛经,也无佛教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