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怎么写?( 二 )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 , 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 , 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 , 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 , 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 。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 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 , 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教科书第3页 “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 , 厚是多少毫米?
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
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的盘子里 。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 , 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 。(课外完成)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课题是毫米的认识 , 他是毫米与分米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 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 有了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定位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 , 知道毫米的产生的实际意义 , 通过活动 ,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 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 能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力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 , 明确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 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 同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
三、说重难点: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 把认识1毫米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 , 我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 ,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 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 , 学生在积极情感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下 ,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 , 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1. 设置疑念 , 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我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 设计了一个测量比赛 , 在这个比赛中学生会遇到一个问题 , 量到不是整厘米时 , 学生会有些茫然 , 不知所措 , 这时我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心理 , 引入新课 , 学生自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探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