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怎么写?( 六 )


(2)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 ,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 知道1厘米=10毫米 。
难点是: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
二、说教法
本着“学生为主体 ,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 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 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教法是:
1、谈话引入法
2、现有知识与实际需要矛盾冲突法
3、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此 ,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选择如下学法:
1、操作实践法
2、联想类比法
四、教学准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 , 我打算做如下教学准备 。)
1、电教媒体
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
3、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 。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 。
五、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 , 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 。
1、创设情境 , 引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里 , 我按照谈话引入、复习旧知—→实践活动、引起冲突—→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一流程开展活动 。
2、谈话引入 , 复习旧知
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 , 围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我准备这样设计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 , 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 , 发现大家都长高啦!你知道你现在有多高吗?请大家估一估 , 这个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 。并提问:刚才我们测量的数据中 , 有几个学过的长度单位 , 你能给大家说说这些长度单位吗?
通过估测学生身高这一活动 ,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唤起学生对已知长度单位有关知识的回顾和对经验的总结 , 架好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 。
3、实践活动 , 引起冲突
接着 ,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刚才通过测量 , 我们知道了这个同学的身高 , 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可能会说:老师我觉得测量能知道自己到底长高了没有 , 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测量能知道我们到底要穿多少号的衣服 , 更有的同学会说:老师 , 我觉得测量能让我们知道房子呀、树木哇都有多高 , 能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周围的事物 , 也能使我们更好的做事情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