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怎么写?( 三 )


2.观察实践 , 探索新知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 。学生对毫米的感知并不是特别陌生 , 可以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进行大胆猜测 , 在这节课中 , 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 让他们提出问题 , 进行猜测、试验、探索验证 ,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 , 发现新知识 , 发展了能力 , 明白了当测量的结果不能用整厘米表示时 , 可以用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毫米表示 , 还通过观察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 , 感知1毫米有多长 。在认识1毫米上 , 分三个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
观察尺子上的1毫米 , 体会一小格的长度就是一毫米 , 
联系实际寻找实际生活中大学1毫米的舞台 。
用收拾表示1毫米的长度 。
3.回顾总结 , 加深理解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 , 可以用毫米表示 。1厘米=10毫米
4.巩固练习
课本第三页的做一做
5.联系生活 , 提高认识
在生活中那些物品测量时用毫米作单位?他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多大?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怎么写?


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 , 请看这是什么?(百宝箱)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想)但是老师暂时还不能告诉你们 , 不过看大家这么可爱 , 老师可以向你们透露一点儿内幕 , 这里面的所有宝贝都和今天学的新知识《毫米的认识》有关 , (板书课题)那还等什么 , 我们赶快一探究竟吧!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
学习目标:
1、知道毫米是长度单位 , 并知道1毫米有多长 。
2、能正确使用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
3、会说出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
(齐读)(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有)
要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 , 那就需要大家认真的自学 ,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自学指导 。
自主探究 。
自学指导(1)
自学课本21面 , 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2、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 , 怎么办?
3、 在什么情况下 , 要用毫米作单位?
(时间3分钟 , 比一比 , 看谁自学的又快又好!)
现在开始! 好 , 停!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 ,  那么谁能说一说用尺子量出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 , 怎么办?(用毫米表示)用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