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怎么写?( 五 )


2. 量一量 。(出示)
3.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谁拥有一双像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 , 请你阅读明明的一篇日记 , 找出日记中用错了的单位 , 并比一比 , 说一说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
20xx年9月17日 星期四 天气:晴
今天早晨 , 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 , 来到了3厘米高的卫生间 , 拿起了12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 , 急急忙忙地洗脸 , 吃早饭 。我跑步到学校 , 看到180米高的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 , 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6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 , 认真做起笔记 。
我们一块用正确的单位把明明的日记读一遍 。
4、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出示)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 再用一句完整的话表示出图的意思 。(出示)
四、总结解惑
通过我们的交流学习 ,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惑吗?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怎么写?


今天 ,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 , “毫米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 , 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基础 , 从经验方面来讲 , 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 , 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 。这时 , 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 , 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 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 , 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 , 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 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 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 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
(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
(1)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 。
(2)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 ,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 , 使学生初步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