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的教学设计写法怎么样?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跋涉、蜿蜒、攒”等生字;理解词语 。
2.图文对照 , 感受“大眼睛”的特点 , 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 , 帮助理解作者由此想到的内容 。
3.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 , 激起学生的爱心 。
[教学重点]
1.图文对照 , 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勾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 ,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
2.感受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 并结合第一段和查找的有关背景资料 , 理解作者由此想到的内容 。边理解、边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 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 , 我们继续来学习——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上节课同学们初读了课文 , 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课外查找背景资料 , 我们知道了照片中的小姑娘名字叫——苏明娟 。还知道了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是在1992年由《中国青年报》的采访人员——解海龙拍摄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采访人员解海龙一起走进大别山去了解山里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
(点评:培养学生自己搜集课外相关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锁定重点 , 品读“大眼睛”的内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 想一想 , 采访人员为什么会拍下这样一张照片?请你把找到的句子再多读几遍 。
(点评:要理解本课的深刻内涵 , 了解当时照这张照片时的背景是十分重要的)
预设:根据学生回到出示句子 。
(课件出示句子:
(1)在安徽省金寨县 , 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 , 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 。
(2)在安徽省金寨县 , 他遇到一群要走路上学的孩子 , 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 。)
师:请一个同学读第二句 , 看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更能打动你?为什么?能不能结合一个词来谈 。
(点评: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山里孩子们每天上学路途的艰难和遥远)
2.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艰难的求学之路吧!
(课件出示:孩子们的上学路)他们就是跋涉在这样的路上呀 , 你们看后一定有很多的感受 , 把感受送入句中再读读这句话 。
(点评:本课教学要重视创设情境 ,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 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 , 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 为下面的朗读打好基础)
(课件出示句子: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 , 最叫他担心 , 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 , 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