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成长》读后感如何写?( 四 )


教师要努力成为一名艺术家.素质教育下的教学,不仅是一门严肃的科学,更是一门神奇的艺术.教师应学习让人折服的艺术本领,能够巧妙而准确的拨动每位学生的心弦,从而演出和谐而美妙的乐章.要具有语言艺术,能够妙语连珠,诙谐幽默,同时洞悉教材,超越教材,把深奥难懂的问题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一语道破玄机,达到一语解惑,一语启智的奇妙境界,常记得,老师的一句精辟话语会常使学生萦绕心头,终身难忘;一句中肯的批评,常使学生幡然醒悟而惭愧不已.老师精妙的语言让学生听之入盛,回味不已 。
以前我的认识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的工作的确需要奉献 。这次阅读后的体会是新课程中有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产生影响的具有注重人文关怀的教师 。如关于真才实学的老师 。也许“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些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友,甚至以学生为师都是必然趋势 。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勤学善思 。
刘教授讲到电影《烛光里的妈妈》的场景时,我感受颇深: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优秀教师的形象无外乎就是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他们的身体大多不好,有的带病上课,甚至当场晕倒 。他们没有天伦之乐,老人卧病在床,却不能侍奉左右;活泼可爱的孩子没人带,只能反锁在家;亲人过世,却不能赶回家见最后一面 。教师是凡人,不是笼罩在崇高光环中的圣人,教师不应是站在讲台上拖垮早已患病的疲惫身躯,而充当学生含泪学习的崇高榜样;教师也不应无情地把正发高烧的子女留给年迈的父母,自己却被颂扬为舍小家、顾大家的优秀典型 。依靠透支健康来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无疑是杀鸡取卵 。教师们不能再像一部部快速老化的汽车超负荷地在公路上疾
驶,社会应该重视教师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在教师中大力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
我想要做一个好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从以下几点来严格要求自己:
1、真心实意,关心爱护学生,体贴与理解学生;
2、对待学生讲原则,一视同仁,不歧视后进生;
3、平易近人,有亲和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4、经常地鼓励学生,不讽刺、挖苦、体罚学生;
5、能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6、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榜样,不一味给学生讲大道理;
7、能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8、讲课语言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有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