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写法怎么样?(15)


师:读出文章前后的联系与变化,既需要全局观,也需要细心地探寻 。他做到了这一点 。
生27:文章第56段“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暗示了与鸭一同成长的杜小康,在经历磨难后,也变得坚强、勇敢、滴水不入了 。
师:他也有羽毛,变得“滴水不入”了?(生笑)
生28:“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闪闪发光”这一句,通过写公鸭长大后漂亮的外形,写出了杜小康经过磨难长大后那颗坚定的,成熟的,闪着光的内心 。
师:这两个同学都关注到了对鸭子外貌---喔,不对—是外形的描写,并由鸭子的外形联想到了杜小康的性格 。实际上,文章虽然没有写杜小康的外貌,但对鸭子外形的描写却可以暗示或者说让我们联想到杜小康的外貌 。比如说,他的被芦苇刮伤的脸、他的坚毅的嘴角、他的清澈的眼神-----
生29:7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以鸭蛋衬托了杜小康成长的收获,在经历苦难之后的收获的喜悦与自豪 。
生30:第76页第五段“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 。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 。”这里的“埋”字表现了杜小康与鸭子关系密切,鸭子们并不害怕他 。
生31:这个地方后面接着写到“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哭”,我觉得他的“哭”包含着两种含义:一是委屈的哭,因为生活的艰辛使他幼小的心灵倍受负担;二是激动的哭,因为他承受住了那么大的磨难,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值得骄傲 。
师:他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生活的重压,但是他挺过来了,扛过来了;他与鸭子已经是患难与共、亲密无间了 。
生21:我也说说我的体会:这里杜小康因为闻到鸭子的羽绒气味而把头埋进鸭子的羽绒中哭了起来,一般小孩哭的时候都会依偎在亲人或母亲的怀中,可杜小康此时身边没有亲人,所以把头埋在羽绒中哭,说明多日的照顾和生活中,小康和鸭子的关系已经很亲密,鸭子的羽绒使他想起家人身上的气味 。杜小康的哭中包含着埋怨鸭子到来的意味,还有自己尽到责任后的自豪与自傲,还有以后要坚强起来的决心 。我相信这是他的最后一哭 。
师:好一个“最后一哭”!陈阳鹏今天的表现非常精彩!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细心揣摩人物的心理,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体会 。请大家掌声鼓励 。(鼓掌)实际上刚才我们不知不觉地将我们的话题转移到了细节上面来 。还有像这样精彩的细节吗?
生32:从文中第38段“他紧紧地跟着它们---被芦苇割破了—钻心地痛----”中可以看出:杜小康在突然而至的灾难——暴风雨的面前,并不屈服于它,而是坚定、执着,充满决心地要将鸭子追回来 。表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