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写法怎么样?(14)


师:鸭的缺乏安全感,正是人缺乏安全感的写照 。文段从侧面烘托了人物的迷茫与恐慌 。有不有从反面衬托的呢?
生21:有 。“鸭们不管,它们只要有水就行-----这叫声既显得寂寞,又使人振奋”这段话用了反衬手法,用鸭们的无忧无虑反映出了父子俩的茫然担心 。
师:“水就是它们永远的故乡”,而人的故乡只有一个 。写鸭的叫声运用的是以声写静的手法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就是这种手法的典型 。“寂寞”是空旷无边的,而“振奋”只是寂寞单调暂时的排解 。
生22:“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鸭子人格化,非常形象生动 。后面一句中“均匀的永恒的水声”更是衬托了父子俩的孤寂、单调 。
师:对前程的迷茫 。拟人的手法倒不明显 。
生23:71页倒数第四段“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重新放回翅膀里”这句话看似在写鸭怕无家可归和恐惧心理,实际上是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杜小康在夜色下的心理活动 。补充一点:72页第三段,其中写芦苇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体现出动感 。后来写芦苇幽深繁茂,反衬出小船的孤小,烘托杜小康的害怕心理 。
生24:写鸭的成长其实也暗示了杜小康的成长 。例如74页倒数第二段说到“鸭子们在这里长的飞快,很快就有了成年鸭子的样子”也就暗示着杜小康已经渐渐坚强,渐渐长大了 。
师:还有77页的第二段:“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 。”我们也可以说:杜小康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人 。(学生笑)
生25:第75页第38自然段:“它们在轰隆隆-----逃窜着”和“然而这群平时很温顺---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这两句话生动地写出了鸭子们在暴风雨来临时的惊慌,而这个段落里的杜小康却十分镇定地追着它们,即使他的皮肤一次又一次的被芦苇割破 。这是从鸭子的慌张衬托出主人公经过漫长的孤独陪伴后经历的蜕变,他变得越来越坚强 。
师:“蜕变”一词十分贴切 。
生:26:我选的句子是76页45自然段“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这里从鸭子对杜小康的依靠侧面写出了杜小康的成长 。他从原来依赖父母和其他一些人,变成了被别人(鸭)依靠的对象,说明他长大了,成熟了 。
生21:我补充一下,文章有三次写了“挨着”:第一次是写鸭子因为没有安全感而挨着小船,第二次写小康因恐慌而挨着他爸爸,第三次写鸭子因为受惊而挨着小康 。第一次写“挨着”是用暗示的手法写出当时人物心理其实也没有安全感;第二次“挨着”是直接写小康的恐慌;第三次是写小康长大了且成了他物的依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