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写法怎么样?( 十 )


(当然不是;就像闰土与“我”一样,知道,但不能说;“除了用大手去安抚儿子的头,也别无他法”)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孤独的意义:心灵的丰富、情感的强烈,却无法表达 。孤独意味着我们有更大的成长可能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战胜它呢?从父子俩身上,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第33段……
(关键的一句话是?——“父子俩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 。言下之意,就只有面对 。怎么面对?——安家 。就像鸭子把芦苇荡当成一个家;鸭子的下蛋意味着落地生根、以此为家;其实当他们以此为家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们离“家”不远了)
模拟《变形记》的情境,采访看到鸭子下蛋时的杜小康:杜小康,此刻,你最想干的是什么?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写法怎么样?】(卖蛋,赚钱,回家,念书!)
引导3:
联系我们未来的生活——念大学、出远门,最初的不适应 。
(再读第48段:长大了,为什么还是会想到母亲想到家?回家的欲望,也是生活的动力)
结论:
孤独感存在于:先前的精神寄托已经推倒,新的寄托尚未抵达、尚在重建之时 。(而我们,在前行的路途中,恰恰常常处于这种“临界”的状态)
鸭群一直存在,但最初却不是我的依恋与专注;为了斩断与过往的联系,父子也绝不可再谈过去之事 。我们内心里的“不安分”,不正是孤独的源起吗?
简析如下:
杜小康一开始根本就不想去,占据他心灵的,是“他的”油麻地(第11段) 。
但生活却催逼着他不得不去——他仿佛是鸭群里相对独立的一只;虽说独立,却又因为渺小,被鸭群和水流裹挟着向前、向前(第4段) 。急促有力,容不得半点犹豫 。是压力也是动力 。
何止父亲和鸭群,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他的伙伴,——兔子、芦雁、水鸟、萤火虫、芦苇、香草,甚至是炊烟、浮云 。但是,由于他的精神尚未来得及重建、新的家园尚未来得及垦种,杜小康不停地徘徊于过往与现实之间,而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面对当下,所以,这些事物最初也并没有真正地进入“他的世界” 。
杜小康乃至父亲,因而孤独无比 。所以,课文前半段就出现了太多太多安静的画面(13段,24、25段),——无聊、单调、安静,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恐慌,折磨着这两个人,也磨练着这两个人(35段) 。而那种悄无声息的变化、那种孤独感的松动和溃败,是第33段开始的:
“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 。这样反而好了 。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