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写法怎么样?( 七 )


这里不仅写出了芦荡的广袤,而且“涌”字形象地写出了芦荡无边无际的动态之美 。
用“万重大山”形容“芦荡”,这种比喻的修辞生动表现了陌生环境带给杜小康的压抑、沉重、无处逃遁的感觉 。越写芦荡幽深繁茂,越衬托出小船的孤小和杜小康的害怕、胆怯 。
22段:写慌张的父亲在儿子面前故作镇静地讲芦荡里乐趣 。父亲对儿子的安慰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呵护 。
23/24段:从青森森的视觉和清香的嗅觉写出了芦荡的美好,烘托杜小康平静心情 。
25/26/27段:写芦荡夜晚景色和恐慌中的难眠;
写到达目的地后父子俩给鸭们扎窝棚 。
“紧紧”“迟迟”生动表现了杜小康的胆怯、恐慌 。
“割、扎、围、搭”贴切的写出了父子俩动作麻利,勤劳能干的品质 。
第三部分(28-49)故事高潮,
写杜小康父子俩在芦苇荡中放鸭、找鸭 。
28-31段:写杜小康的孤独和想家
28/29/30/31段:写杜小康在艰辛、孤独的放鸭生活中第二次想家 。
生活中最大的敌人不是苦累,而是孤独,这里照应文题 。
用当前的孤独与退学后的孤独作对比,突出芦荡环境中孤独的可怕 。
32段:写爸爸把儿子拉入计划后的无奈、愧疚、安抚 。
33段:写父子俩相同的心理感受,不回避孤独,不惊慌 。(排比)
34段:用鸭的成长暗示杜小康的成长,告别幼稚、恐慌期 。
35段:过渡段,引出下文更艰苦的磨砺,暗示杜小康将经受一场磨难 。
36段:描写暴风雨来临时的恶劣环境,极力渲染恐怖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
按照“天阴—变黑—雷滚—雨下—苇断”的顺序进行环境描写 。
连续用四个“黑”字和“一片、风声、咔嚓声”渲染暴雨来临前和来临时的可怕威力,烘托杜小康意志的坚强、勇敢、镇定,以此来暗示杜小康的成长 。
37/38/39/40/41段:写暴风雨吹坏鸭栏,吹散鸭群,父子俩开始分头寻找 。
“拨、追”突出了鸭群四散后杜小康不顾一切追赶鸭群的勇敢举动 。
用鸭的“温顺”与“疯了、乱窜”做对比,突出杜小康的成长 。
对杜小康的肖像描写说明了杜小康在追鸭过程中历尽重重困难 。
42段:写父亲见不到儿子,找儿子,设下悬念 。
43/44/45/46段:写杜小康找到鸭子,却迷路、累极、哭泣、感触 。
“累极了”而不是“怕极了”言杜小康的成长 。
“哭”有哪些含义呢?为找到鸭群欣慰的哭;为自己坚强了成长了哭;
为幼小的心灵和身体承担这种生活的艰辛而委屈的哭……
47段:雨后愉悦心情 。
48段:成长的杜小康自寻芦苇根充饥,想起母亲和家乡孩子及自我感受 。
49段:父亲找到杜小康 。
第四部分(50-52)故事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