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格式怎么样?

这次出差的带上了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 。
《许三观记》和《活着》,书中的语言平淡地讲述,如同讲述一件完全与自己无关、距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但读完以后,那种无可奈何的悲凉却能让我的内心震撼 。
《在细雨中呼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段:“现在眼前经常会出现模糊的幻觉,我似乎能够看到时间的流动 。时间呈现为透明的灰暗,所有一切都包孕在这隐藏的灰暗之中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土地上,事实上我们生活在时间里 。田野、街道、河流、房屋是我们置身时间之中的伙伴 。时间将我们推移向前或者向后,并且改变着我们的模样 。
他一旦脱离时间便固定下来,我们则在时间的推移下继续前行 。孙光明将会看着时间带走了他周围的人和周围的景色 。我看到了这样的真实场景:生者将死者埋葬以后,死者便永远躺在那里,而生者继续走动 。这真实的场景是时间给予依然浪迹在现实里的人的暗示 。”
这一段关于时间和人生的思考,出现于弟弟孙光明死时 。
时间裹挟着一切向前流去,人世在变,沧海也能变桑田,唯一不变的,只有时间 。也可以说,世事未变,唯一变的,只有时间 。
余华在书中这段关于时间和生命的思考,也带给我很多启示,书中对回忆的描写让人叫绝 。回忆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决然不可能是整个事件的再现,我们只能记得带给自己感受最深刻的部分,比如,某个场景,某种味道、某种心情,通过这些,我们渐渐回忆起事件的全貌 。这本书就通过这样一些线索,叙述了主人公对童年的回忆,看起来特别真实 。
余华的书有个特点,不对个人感受进行描写,但却能让人回味无穷,悲剧到最后剩下的不再是愤怒、悲伤这些情绪,只有深入骨髓的无奈,对世事的索然无味和麻木 。这样的书让我看了比看耽美的虐文难受一百倍,耽美的虐文看了只让我心中一时纠结、难受,但这样的书看过一遍,不管时隔多久,回想起来那种深刻的无奈仍能准确无误地击中我,无法动弹 。
那么下一部余华的书《兄弟》,我看我还是等等再看吧!

《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格式怎么样?


十多岁之时,看过余华的《活着》体会到那种摄入心骨的冰凉后,对于他的书,即渴望又害怕,不敢再看 。时延至久,依旧不敢再次去看那种撕裂的痕迹 。感觉中似乎都在逐渐忘却了 。那天突然“模糊”提起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那种熟悉的冰凉又带着少时的记忆袭了过来 。犹豫之下,还是读起了这本书 。
虽然在文界的评论中,余华早期的《活着》和后期的《在细雨中呼喊》是两种截然的风格和笔触,但通篇读下来,冰凉而熟悉的感觉仍旧翻涌过来 。在读这本书之前犹豫的时候,曾想过,好些年了,五六年了吧,这五六年里我变化了,对那样的冰凉也应该有不同的体会吧 。而今这种熟悉的感觉让我发现,没有变,真的没有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