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写法怎么样?( 五 )


二、解读课文:要求学生养成作旁注的习惯 。
1、生字、多音字及形近字辨析
莅校(lì) 迥乎(jiǒng) 精悍(hàn) 步履(lǚ) 谦逊(xùn) 激亢(kàng) 屏息(bǐng) 试泪(shì)
蓟北(jì) 涕泗(sì) 箜篌(kōng hóu) 饮:yǐn(饮恨)
屏:bǐng(屏住) yìn(饮牛) píng(屏障) 履:(lǚ)履行 屐:(jī)木屐 屡:(lǚ)屡次
屦:(jù)草屦 拭:(shì)拂拭 弑:(shì)弑君 试:(shì)试验 轼:(shì)苏轼 箜:(kōng)箜篌 倥:(kōng)倥偬 炯:(jiǒng)目光炯炯 迥:(jiǒng)迥然不同
2、梁任公演讲特点
1演讲前:准备演讲稿(办事认真、书法修养好)——铺垫
入场外貌:秃头顶、宽下巴、短小精悍、肥长袍——前奏
动作:稳健潇洒、光芒四射
开场白:语言独特(谦逊、自负、风趣)
神态生动有趣(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
内容: 朗诵声情并茂(“五有”——文采出众、技巧纯熟) (20年后回忆——侧面描写) 背诵有趣(博闻强识 旁征博引 记不起就敲头)
表情: 于紧张处成为表演 (手舞足蹈 两哭——感情丰沛)
于讲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上为正面描写 效果: 深入人心,学生感动,对文学产生强烈爱好——侧面描写
3、作旁注:
⑴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
⑵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三、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 。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
2、学生质疑解答:
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这种现象在那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用字和语法并不规范 。但现在同学们切不可犯这样的错误 。
3、质疑用词写法:
⑴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⑷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