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树导游词写法怎么样?( 四 )


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 , 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 , 人口最多的县 。据记载 , 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 , 寺院宏大 , 殿宇巍峨 , 僧众很多 , 香客不绝 。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 , 荫遮数亩’”的汉槐 , 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 。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 , 星罗棋布 , 甚为壮观 。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 , 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
晚秋时节 , 槐叶凋落 , 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 。移民们临行之时 , 凝眸高大的古槐 , 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 , 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 , 频频回首 , 不忍离去 , 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 。为此 , 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 。“问我祖先何处来 , 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里叫什么 , 大槐树下老鸹窝 。”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据我老家的村民说 , 我们村就是那个时候从大槐树迁移出来 , 以充实北部边防的 , 村里的家谱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记起的 。)
明初从山西洪洞等地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 , 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 。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 , 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 。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 , 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 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 , 仅此一例而已 。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 , 虽然其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 , 但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使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 , 边防巩固 , 社会安定 。
民国二年 , 宦游山东的贾村人景大启告老还乡后 , 集资修建了碑亭、茶室等 。碑亭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 , 亭虽不大 , 但雕梁画栋 , 飞檐斗拱 , 精巧玲珑 。亭中竖立青石碑一座 , 刻有“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 。碑亭背面 , 刻有碑文 , 简述移民事略 。亭前靠西一侧 , 建有茶室三间 , 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 , 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 。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牌坊一座 , 横额雕刻着“誉延嘉树” , 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 。八十年代初 , 洪洞县政府重修并扩建了大槐树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