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读后感怎么写?( 四 )


在祥林嫂生活的时代里,没有光明,没有怜悯,有的只是凄凉和冷漠 。在封建社会的摧残下,妇女没有任何社会地位 。在一步步的排斥下,祥林嫂慢慢的走进了死亡的深渊 。虽说在如今的社会,社会制度改变了,生活进步了,可是还有些人群沉浸在封建思想的摧残里,还有些不知名的妇女像祥林嫂一样受着波折的命运 。

《祝福》的读后感怎么写?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祝福》的女主人公,她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农村 。在封建统治的势力之下,祥林嫂,受着封建的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四大绳索的紧紧的束缚 。夫权要她守节,族权不让她守节,神权又要惩罚她的“不守节” 。她就在这严密的罗网中挣扎着,偶尔闪烁出几丝反抗的火花,然而几经挫折,成了一个木刻似的“活物”,终于在痛苦的挣扎中怀着对地狱的恐惧和战栗,走向了死亡 。
【《祝福》的读后感怎么写?】有人说,祥林嫂太软弱了,她只知逆来顺受,不敢与命运抗争,才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是软弱的性格杀害了她 。
祥林嫂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吗?难道她没有抗争过吗?当初她无法忍受婆婆的虐待,带着对旧生活的痛恨,对新生活的向往,毅然冲出 。当她被婆婆硬逼着嫁给贺老六时,她“一路上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喉咙已经全哑了”,她“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她,年轻的祥林嫂,甚至曾经用生命抗争过,可是到死的时候还是处于那种由封建社会层层包裹的毒茧之中,那个毒茧束缚着她,侵蚀着她,使她本已很微弱的力量磨损殆尽,她又怎么可能再继续抗争?又怎么可能冲出重围?等待她的不是死亡,而是比死亡更可怕的无尽的折磨与痛苦 。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是她的性格,而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封建礼教,这不是性格悲剧,而恰恰是社会悲剧,一个沉重的社会悲剧!
通过祥林嫂,我可以真正地感悟到,当时封建社会下的中国妇女是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下,心灵受到怎样的侵蚀 。回想现在,残酷的封建统治已成为过去,。祥林嫂的悲剧还能发生吗?

《祝福》的读后感怎么写?


鲁迅笔下的悲剧,事隔多年,如今却仍在上演着 。
无论是祥林嫂,这个由社会铸造出的底层人,还是夏瑜,这个在封建社会被迫害的革命人 。他们的身上总是有着共通之处,他们的周围总是有着一群冰冷的看热闹的人 。
那些人如果没有听到她的话,还特意寻来假装听他那段悲惨的故事,在他们眼里,他只不过是逗乐他们的笑料,是增添生活趣味的调味剂,是充实空虚精神世界的食粮罢了 。没有同情,没有理解,有的只是鄙夷的目光,辛辣的嘲讽,虚伪的泪水,这些的一切不由得把她推进了万丈深渊,在孤独中走向绝望 。